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23369
大小:26.5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2
《用巧妙的提问来引领语文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用巧妙的提问来引领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还是课堂,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因此,抓住了课堂教学,也就抓住了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抓住了语文学科学习和建设的关键。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尊重本学科的自身规律施教外,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语文教学的艺术。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艺术中。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诱导艺术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反映。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教师力主“以问题为中心”的新课改理念。从提问人手,
2、设计有价值、有趣味、有创意的思考问题,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的共同讨论,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思而后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践行新课程改革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对此,孔子在《论语?述而篇》里讲得很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而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也。”由此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艺术就是激发学...生开口的艺术。而在激发学生开口的活动中,教师最大的机智在
3、于提问。教师的提问应该能够引领课堂的教学方向。可以说。一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不懂提问的艺术,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出现了不少误区。具体表现在: 1,提问简单化,缺乏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同“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使提问缺乏思维力度。一堂课下来,学生问题是回答了不少,但是,收获却很寥寥。 2,提问模式化,缺乏创新价值。如“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
4、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等等,使提问变得机械呆板,一成不变。先不说这种条分缕析的“红领巾”授课法理念早已落后,单从操作上来说,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对这种千篇一律的分析模式生厌。 3,提问零散化,脱离教学目标。致使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而陷入学习的误区;或把文本肢解为一个个问答题,学生无法在宏观上理解文本。更无从赏析文本。 4...,提问繁难化,强求时效一致。有时为完成教学目标,在提问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老师甚至一再暗示,直到与标准答案相吻合才算满意。长此下去。学生的思
5、维最终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这也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因此。都是无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语文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探究问题;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触发点与青少年心理行为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探讨课堂提问的各种方法,使问题的设计富于目的性、针对性和
6、启发性,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在长期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有关教学提问的经验和实例,今特撰写成文,以期抛砖引玉,共同建设和经营语文课堂教学这一领域。 一,巧设悬疑式提问,导入课文学习 ... 电视节目预告往往仅仅给观众几个精彩的镜头和片段,就一下子能将观众的胃口吊足,使人欲知不能,欲罢不忍。这种唤起人们高度关注、产生穷根究底心理的艺术手段,就叫做悬念。事实证明,悬念往往会紧紧抓住受众的接受心理,引领学习的兴趣。这对青少年学生尤其如此。因此。在课文的导入环节,巧妙设置一些悬念式提问,迅速
7、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课文的热情,是很好的方法。例如,笔者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讲到“负荆请罪”一节时,是这样导人这一课时的教学任务的: “同学们,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因为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一篇《将相和》的课文。请大家仔细思考一下,替小学教材的编者说说,为什么用《将相和》而不用《相将和》呢?为什么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了,廉颇就不服气了呢?对照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认识这一事情的?找出原文来,议一议。”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上《死海不死》一文时,是这样设问,导入课文学习的: 题目中
8、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 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