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视野: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生态观

生态批评视野: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生态观

ID:33214269

大小:67.3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2

生态批评视野: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生态观_第1页
生态批评视野: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生态观_第2页
生态批评视野: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生态观_第3页
生态批评视野: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生态观_第4页
生态批评视野: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生态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批评视野: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生态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态批评视野: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生态观-大学语文论文生态批评视野: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生态观李根摘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不仅揭示了古典文学的艺术风格,也概括了中国诗学的精神面貌。从诗歌所呈现的画面来看,这二十四首诗品每篇都充满着对自然山水的生动描写。它是诗中人物栖居于大地环境的艺术写照,也是诗人自然生态意识的表达。通过生态批评视角对其作品进行解读,对当下积极倡导的环保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二十四诗品》自然意象天人合一诗辨于味诗意栖居清人杨深秀说过:“王官谷里唐遗老,总结唐家一代诗

2、。”[1](P2)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其“品”有品格风貌之意,即是指诗歌的艺术境界。从所呈现的诗歌画面来看,《诗品》每篇都充满着对山水自然的生动描写。它是诗人以自然之“实”写诗品之“虚”的表达需要,也是诗人自然生态观的表现。因此,通过生态批评的视角对这部著作进行解读,对当下积极倡导的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时代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象喻比兴与自然意象中国文论最具诗性特征的文体形式“论诗诗”在盛唐开始出现,其对风格意境和味外之思的追求,至司空图《诗品》而臻为妙境。用诗歌言志抒

3、情需要利用比兴的手法,而比兴手法的运用却离不开意象。以意象为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的批评模式是传统文论常见的一种文学批评范式。许印芳在《二十四诗品跋》中论到:“撰《二十四诗品》,分题系辞,字字创新,比物取象,目击道存。”[2](P73)《诗品》以四言诗的形式,用自然和人事作为譬喻,其诗论主张通过艺术景象的描绘和艺术境界的构创而喻示出来,形象地诠释了诗境及诗歌风格的内涵。抽象的理论概念经过具象化而变成了可以感受的生动图景,使每一品诗歌都充满了冲淡自然的美感。(一)四季岁华之景在生态文艺学看来,季节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亲缘关系。文艺创作主体对季

4、节、气候等自然现象的观照,能唤醒生态良知,培养生态情感。《诗品》对秀美风格的阐发主要体现在《纤秾》《典雅》《绮丽》与《清奇》等品目中,作者通过对秀美意境的描绘构创,旨在谈论诗歌创作风格清秀淡雅的一面。但细观其诗中的自然意象,那种四季物候交替、岁华芬芳摇落的生态景观尽现笔端。如《纤秾》篇: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3]杨廷芝《诗品浅解》注释:“纤以纹理细腻言,秾以色泽润厚言。”[4](P7)“纤秾”作为一种文学艺术风格,其特征在于纤小与美盛。

5、所以诗中的主要自然意象在于“流水”和“远春”,以水的细柔和春的美艳揭示这种艺术境界。此品的第一联用“采采”与“蓬蓬”作为形容词,均有茂盛之意,它们描绘出了流水之鲜活与春色之繁盛,在铺叙渲染中表现出了春色之美。接下来的三联,作者把自然意象的关注视角放置于深曲幽静的山谷之中,这里有压满枝头的“碧桃”、时现林间的窈窕“美人”、逶迤曲折的小径、交鸣枝头的“流莺”。在这些意象的组合互衬下,和煦春风与采采流水相映,愈显春意的盎然之貌。此般诗境是山谷春色的真实面貌,在纤秀秾华中存有冲淡的韵味,自然之趣溢于言表。又如《典雅》篇: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

6、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这一品意在以隐居“佳士”的人物形象及醇真雅致的生活环境喻示文艺创作中体现出的高尚雅正趣味。典,即典重;雅,乃风雅。玉壶沽酒且雨中赏景,品目中的“佳士”一出场就颇显典雅的生活情趣。此品中的自然意象,就近景来看,有绵绵不尽的“雨水”、清雅秀静的“茅屋”、青翠欲滴的“修竹”;而远景中有初晴过后舒卷的“白云”、互相追逐的“飞鸟”、清凉的“绿阴”与倾泻的“飞瀑”。“绿阴”喻意着夏季的草木荫荫,“飞瀑”乃夏日水盛时常见的景观。在这些生态意象叠加组合的

7、诗境中,“佳士”的生活之雅与夏季自然风物之雅相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雅趣无限。再如《绮丽》篇: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雾馀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此品旨在阐释诗歌作品中传达出的浓淡互补的秀丽华美风格。杨振纲引《皋兰课业本》所注:“此言富贵华美,出于天然,不以堆金积玉为工。”[5](P17)所以诗品第三联至第五联全用自然生态意象的排列组合喻示天然绮丽的风格。这些意象给读者描摹出了这样的景象:清净的水边飘霰着薄薄的雾气,林中的“红杏”呈现出鲜艳的色泽,月光朗照在“华屋”

8、之上,“画桥”隐现于碧阴之间。在此诗境中,水畔雾开,余阴似近未尽之象略显寒意;“华屋”与“画桥”也因着于冷色调而透出清寒之态。它们把山林秋天的自然之貌清晰地呈现出来。还如《清奇》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