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统计:从另一个视角审读实验数据

概率统计:从另一个视角审读实验数据

ID:33211646

大小:17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2

概率统计:从另一个视角审读实验数据_第1页
概率统计:从另一个视角审读实验数据_第2页
概率统计:从另一个视角审读实验数据_第3页
概率统计:从另一个视角审读实验数据_第4页
概率统计:从另一个视角审读实验数据_第5页
资源描述:

《概率统计:从另一个视角审读实验数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概率统计:从另一个视角审读实验数据-科学论文概率统计:从另一个视角审读实验数据徐莹莹胡志林老师的《别再为这些数据纠结》一文中(以下简称“前文”)提到的教学中所遇的问题,是困扰一线科学教师的难题:一是无论怎样改进实验器材或教学方法,都有可能出现实验数据与真实数据的偏差,有时这个差值还相当显著,以至于当儿童根据自己实验组的数据进行推论时,得出错误的结论;二是面对较多的数据时,儿童无从进行分析,不能将数据转化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依然按照原有经验来推断。胡老师在文中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引导学生反思收集数据的过程和方法,运用演绎推理,帮助他们从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分析,

2、对建构理解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如何引导儿童关注其他组的实验数据、科学地看待差异数据?如何组织他们结构化数据,继而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读懂数据背后的科学意义,将事实与观点相联接?这些问题仍值得探讨。本文从概率统计的视角,对数据的呈现、组织和理解提出一些建议。一、概率:正确面对差异数据很多老师会发现,在“研究摆动次数与摆锤重量关系”的教学中,经常会有个别小组的数据出现较大差异。有不少组测得的摆锤1倍、2倍、3倍重的摆动次数并不相同。即使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巧,精致化实验器材,也难以避免多组实验情况下出现不同数据,包括误差数据。其实,从概率的角度而

3、言,对于正常情况下同质实验的大量测量值,应分别服从正态分布(如图l所示)。这就好像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产品的长度、性能等质量指标,都会服从正态分布,总会出现质量较差的产品。比如,当同一个人分别且大量测量1倍、2倍、3倍重摆锤的摆动次数时,每组的多数实验数据会集中在真实值(平均值x)附近,少数出现较大偏离。笔者曾让一组高年段学生在实验室条件下操作该实验,记录下3种不同重量摆锤的摆动次数,每种重量实验100次,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如表1、表2所示,所有的实验值都没有出现差异较大的数据,出现一定的误差数据是正常的。当摆绳较长,10秒内的摆动次数较少时,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较高,3

4、组不同重量摆锤的摆动次数为7次的概率分别为95%、86%、88%;当摆绳较短,10秒内的摆动次数较多时,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较低,3组不同重量摆锤的摆动次数为12次的概率分别为66qo、81%、85%。由此可知,实验小组中的3个实验数据都为真实值的概率为3个概率的乘积值:P7=95%x86%x88%=72%P12=66%x81%x85%=45%这说明,如果摆绳较长,一个实验小组得到一组实验值都为7次的概率是72%;如果摆绳较短,得到一组实验值都为12次的概率只有45%,而且当摆角达到400及以上时,得到误差数据的概率有所增大。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分析,统计学家们认为这些误差

5、和偏差,是由众多微小的、互相独立的因素造成的,每个因素引起的误差量(总的误差),就是各个因素所引起的误差量的叠加。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下,对于同一位教师,在相似实验条件下,选取他所执教的相当多小组的实验数据为样本,那么出现差异较大的实验数据的概率是稳定的。调查显示,在常规教学中,有经验教师执教的10组实验数据中,大约会有1~2组的数据出现明显错误,而且随着班级中小组数的增加,出现错误数据的概率会增大,这与学生的合作程度、学习态度、操作规范等有较大相关。但是,类似情况在公开课中出现的概率较低,一般不超过1/10。以上事实说明,在分析数据时,有不少小组都会遇到误差数据,个别

6、组会遇到差异较大的数据,学生会根据自己组的数据进行归纳。教师不能片面追求实验的理论值,对这些差异数据视而不见,应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科学处理,教会儿童正确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二、统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通常情况下,每个小组是根据已测得的3次数据来选取众数作为实验值的,比如前文第二小组测量摆锤2倍重时得到的数据是“11次、11次、10次”,学生会选取“11次”作为实验值。但是,因为每组的测量次数较少,很可能“11次”并不是最接近真实值的,导致他们分析3个统计值时,得出错误的结论。如果要获得更为科学的数据,即所得数据更接近真实值,就应在教学中选取尽可能多组的实验值,再进

7、行统计分析。另外,考虑到中高段儿童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应当借助一些具体、生动的图表或符号,帮助儿童理解相对抽象的数据及其关系。一般来说,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统计数据的方法:一是将所有组的统计值汇总呈现后再统计;二是将所有组测得的数据汇总呈现后一起统计。前种方法操作较为简单易行,一般每个独立测量事件要呈现较多组的数据。如图2所示,实验数据按照重量分3组呈现,用黄色小圆片代表每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多数值分布在“10~12”次之间,而且集中在“11次”,极个别值出现异常,可以视为错误数据。在统计中,常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来描述。若计算平均数,则需要包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