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标教科书(人教版)介绍

高中物理课标教科书(人教版)介绍

ID:33184886

大小:13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2-21

高中物理课标教科书(人教版)介绍_第1页
高中物理课标教科书(人教版)介绍_第2页
高中物理课标教科书(人教版)介绍_第3页
高中物理课标教科书(人教版)介绍_第4页
高中物理课标教科书(人教版)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课标教科书(人教版)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课标教科书(人教版)介绍——《选修:3-5》第16章一、内容概述1.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守恒量),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过程,并为引入动量概念做准备。2.由不变量可能具有的重要性,引入动量概念(历史追问),概括出动量守恒定律(多种实验)。3.从牛顿运动定律推出动量定理、冲量概念。动量守恒定律(理论的审视:自洽与统一)。—三个定律表现在哪里的理解4.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超越牛顿定律5.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些应用二、重点、难点和疑点的分析与解读1.物理概念的重要性与动量概念几种引入的比较·名家论概念:概念是科学的细胞,也是科学的最高

2、成果。—黄昆:“客观的规律一般都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概念认识的,而这些概念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规律的本质。”—威腾:“大多数缺乏物理学素养的人或许以为物理学家所做的无非是一些极端繁杂的计算而已,但事实上这不是物理学的精髓所在。重要的是,物理学注重概念,如何理解概念以及大自然运行的原理……物理学主要是发展概念的一种学问。”—霍布森:“物理课程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概念优先于计算……学生在传统的课程中只学到了如何解某种标准类型的题目,没有实际学到物理概念,而这才是一门课程的关键。”·问题:怎样引入概念才体科学及科学教育的本质特征?·动量概念的几种引入之比较—引入一:(略

3、)问题:—引入二:“运动学”+“动力学”()缺点:①缺少历史追问②匀加速特例③不引入,就用有何不可?—引入三:▲历史追问之一。劳厄:“物理学的任务是要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而且又因为这样的规律性的最简单的形式之一,是它表明了某种物理量的不变性,所以对于守恒量的寻求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历史追问之二。霍耳顿:“从历史上看,一般说来,这(引入新的概念)永远是走向科学进步的最有力的方式之一。”▲理论自洽性和统一性的审视是构建科学理论体系时不可缺少的。结论:①反映科学研究和进步的本质特征②过程和方法的教育寓于其中2.怎样认识动量守恒定律与牛顿运动定律

4、的关系·从牛顿运动定律可以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参考系(系统无外力)—第二定律:(P11)—第三定律:守恒式·如何认识牛顿三个运动定律—第一:牛顿力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科学革命)—第二:牛顿力学的核心。给出了F和m的量度。实验约定与实验的递进。爱因斯坦:“约定是我们精神的自由活动的产品,但自由并非任意之谓,它要受到实验事实的引导和避免一切矛盾的限制;约定是我们强加于科学的,并未强加于自然界……约定有巨大的方法论功能,在从事实过渡到实验定律,尤其是从实验定律上升到原理时,其方法论功能更为显著。”—第三:不仅是牛顿物理学的支柱,其广义现代模式还是整个

5、物理学的支柱。①牛顿第三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相联系。但在牛三律不成立之时,动守恒率仍成立。不管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只要它们与它物(包括场)发生作用,自身动量改变,它物(场)之动量必发生等量反向之改变。②第三律的广义现代模式:任何影响其他事物的物体(事物)都会受到那个事物的相应影响。它适用一切物理现象,直至可描述时空与引力(广义相对论)。惠勒:“时空界定了物质的运动方式;物质则界定了时空的弯曲方式。”此言有通俗表述。——《选修:3-5》第17章一、内容概述1.了解能量量子化观念产生的背景与内涵(黑体及其热辐射之规律;能量子的表示式;连续性观念到量子化观念;新物理思

6、想的基石)2.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及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知道康普顿效应;理解光子的概念及其能量和动量的表达式(h之意义—波粒之桥梁;)3.了解物质波的提出背景与思路(光的波粒二象性与对称性和类比思考:)及实验验证4.了解概率波的含义,知道不确定关系(经典粒子:位置与速度轨道;经典波:弥散空间,时空周期性即。此实为两种物理模型;,波粒二象性的必然)——不能准确知道单个粒子的运动,但可以准确知道粒子何时到达何处的概率。二、重点、难点和疑点的分析与解读1.关于微观世界物质客体运动特点与基本规律的初步认识·19世纪末年之前的物理学—19世纪末年之前的物理学是人类对宏观

7、世界中物质客体运动的特点及规律的认识。①经典力学研究的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特点及其规律。②热学研究的是宏观物体系统的热现象及其规律。尽管它也从原子和分子运动的角度去阐释宏观热现象及其规律的微观机理,但那不过是在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研究中抽象出来的“质点”概念的“原子化”和“分子化”,即单体的原子和分子运动依然服从经典力学的规律。这不免有“强加”之嫌,何况在那个时代,虽然物质由原子、分子组成的观点已被接受,但人们毕竟尚未验明原子和分子的“正身”。③电磁学研究的是带电体的宏观电磁效应及其规律,而且带电体所带正、负电荷“寄生”于何物也只是一个具有科学特征的假说。1875年

8、,洛伦兹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