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与数学建模》doc版

《模仿与数学建模》doc版

ID:33164907

大小:60.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1

《模仿与数学建模》doc版_第1页
《模仿与数学建模》doc版_第2页
《模仿与数学建模》doc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模仿与数学建模》doc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模仿与数学建模-小学数学论文-教育期刊网模仿与数学建模江苏兴化市边城学校(225712) 孙来根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模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机械的模仿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程改革以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过于重视学生合作、实践、自主探究,缺少教师有效指导的课堂教学只是无根之花,表面上看上去学生反应活跃、学习积极,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需要重新审视模仿与合作、实践、自主探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摆脱机械模仿,进行数学建模,从而发展数学思维。一、模仿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心理学理

2、论认为:模仿是动物界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和发育阶段,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可塑性也强,这个阶段也是最适合学习的阶段。模仿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和思想品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材往往会在例题的教学结束后,安排巩固内容让学生模仿例题的思路进行解答,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习小数乘小数时,当学习例题“3.6×2.8”后,教材中安排了“试一试”、“练一练”。很显然,当学生在掌握了3.6×2.8的计算方法后,就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模仿竖式的书写格式、计算的过程去尝试完成2.8×1.15,从而在模

3、仿中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这样的例子可以说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在概念、技能等教学过程中,模仿必不可少。二、模仿是数学建模的基础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通过对数学建模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模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正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带领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随后通过一些类似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模仿着解决数学问题,而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要从不同的问题中寻找共同的数学本质,这样才能顺利模仿。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

4、个初步的数学建模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首先探索“1/2+1/4”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建立“通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数学模型。在这个过程中,通分使分数单位即计数单位相同是建立整个数学模型的关键。“试一试”中的“5/6-1/3”,让学生通过模仿,将其进行通分后转化为分母都是6的同分母分数减法,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通分——同分母减法”的数学模型,从而完善数学模型。由此可见,模仿是学生掌握数学模型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的基础。三、数学建模是模仿的提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是在有效模仿的基础上建立的,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

5、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由于在模仿时不能抓住问题的数学本质,受非数学本质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各种错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模仿,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抓住问题的数学本质,对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抽象,体验数学建模过程。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找规律”时,在巩固知识中出示这样一道题:在下表中,每次框出两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一位学生脱口而出:19-2+1=18(个)。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模仿了例题的计算过程:例题中有10个数,正好最后一个数也是10,因此学生认为算式中10-2+1=9的10就是最后一个数。这说明学生在模仿的过

6、程中,没有抓住问题的数学本质,对10、2、1的意义没有理解,仅仅停留在机械模仿的层面。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抽象,抓住问题的数学本质,建立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初步体会不同的和的个数与物体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平移次数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练一练”时要引导学生将其与例题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促进学生抓住这类问题的数学本质,将自然数、方格等非本质因素排除,抽象出问题的数学属性,从而建立“物体总个数——每次框几个——平移次数——不同结果的个数”的数学模型,顺利解决这类数学问题。在学生初步模仿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从生机械的、表面的模仿上升为

7、适当抽象的有意义的模仿,从而初步体会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责编 童 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