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141192
大小:65.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1
《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策略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当前,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社会需求与毕业生素质的不匹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国家和高校对此都高度重视。本文就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策略作初步探讨。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所谓就业竞争力就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竞争力又分为隐性的素质能力和显性的素质能力。 (一)内部竞争力之一:隐性的素质能力
2、 隐性的素质能力主要是指毕业生自身所具有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等,这是毕业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的素质能力。 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主要指的是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念及政治方向等。而且,工作的态度和价值观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大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在应聘中是必备的。 2.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的素养等都是通过文化的手段来实现的。现在几乎所有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具有相应的知识,因此,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就必须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知识,即具有完善而全面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3.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学生日后就业能力的重要标志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它主要指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觉探索、不断创新等多种智力因素的结合的综合能力。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由于具备自学和创新的能力可以迅速获得有效的信息资源,能够很快进入新的领域。 (二)内部竞争力之二:显性的素质能力 显性的素质、能力主要是指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身心素质,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是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被用人单位容易发现和认可的素质
4、能力。 1.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解释的能力、传递信息的能力及浓缩资料的能力对任何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使毕业生很好地表现自己,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清楚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工作和生活中愉快地与人交往。 2.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求职过程本身也是求职者和招聘者之间有效沟通与交流的过程,而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则是实践经验的结果。因此,学生在校期间要有意识加强交流沟通能力的训练,将交流沟通技能与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 3.良好的身心素
5、质。身心素质主要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身体素质是其他各项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表现在个人的意志、性格及应对困难和挫折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毕业生身心素质的优劣,逐步引起广大用人单位的重视,并作为选择人才的基本要求。 4.良好的适应能力。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在从“学校人”走向“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环境,许多东西要从头学起,这就需要大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保证自己从学校到社会顺利过渡。 (三)外部竞争力 外部竞争力主要是指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外部因素。 1.学校因素。毕业学校的品牌是构成毕业生就业外部
6、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用人单位明显倾向于重点或名牌大学的学生。如果学校的层次高、历史长、知名度高,以及学校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好,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比同类专业其他学校的毕业生更具竞争力。此外,毕业生所学专业也是影响外部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2.家庭因素。目前我国公平、公正、合理的人事制度和“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人才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在就业中的影响较为明显,许多单位在用人过程中“照顾关系”、“任人唯亲”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社会因素。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用人单位在用人过程中存在性别歧视
7、、区域歧视等,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用人单位存在的“人才高消费”及国家的一些导向性“就业政策”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制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1.学习方向不明确,缺少人生目标。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缺乏社会动机即行为目标。因而出现部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地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另一方面,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到了“大众教育”的阶段。教育资源日趋丰富,对大学生的需求也由从“精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