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城市空间宜居性比较分析-(6201)

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城市空间宜居性比较分析-(6201)

ID:33119346

大小:13.24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2-20

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城市空间宜居性比较分析-(6201)_第1页
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城市空间宜居性比较分析-(6201)_第2页
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城市空间宜居性比较分析-(6201)_第3页
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城市空间宜居性比较分析-(6201)_第4页
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城市空间宜居性比较分析-(6201)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城市空间宜居性比较分析-(620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5.1城市空间宜居性SD调查与评价⋯⋯⋯⋯⋯⋯⋯⋯⋯⋯⋯⋯⋯⋯⋯⋯⋯⋯⋯⋯⋯415.1.1基于SD法的调查设计⋯⋯⋯⋯⋯⋯⋯⋯⋯⋯⋯⋯⋯⋯⋯⋯⋯⋯⋯⋯⋯⋯..4l5.1.2SD法调查设计的指标界定⋯⋯⋯⋯⋯⋯⋯⋯⋯⋯⋯⋯⋯⋯⋯⋯⋯⋯⋯⋯⋯425.1.3调查问卷基础数据说明⋯⋯⋯⋯⋯⋯⋯⋯⋯⋯⋯⋯⋯⋯⋯⋯⋯⋯⋯⋯⋯⋯一445.2SD得分表和SD曲线图⋯⋯⋯⋯⋯⋯⋯⋯⋯⋯⋯⋯⋯⋯⋯⋯⋯⋯⋯⋯⋯⋯⋯⋯⋯465.3SD心理评价分析⋯⋯⋯⋯⋯⋯⋯⋯⋯⋯⋯⋯⋯⋯⋯⋯⋯⋯⋯⋯⋯⋯⋯⋯⋯⋯⋯⋯485.4城市客体指标对感知的影响⋯⋯⋯⋯⋯⋯⋯⋯⋯⋯⋯⋯⋯⋯⋯⋯⋯⋯⋯⋯⋯⋯⋯505.5

2、郑东新区空间感知评价⋯⋯⋯⋯⋯⋯⋯⋯⋯⋯⋯⋯⋯⋯⋯⋯⋯⋯⋯⋯⋯⋯⋯⋯⋯5l5.6洛南新区空间感知评价⋯⋯⋯⋯⋯⋯⋯⋯⋯⋯⋯⋯⋯⋯⋯⋯⋯⋯⋯⋯⋯⋯⋯⋯⋯525.7不同城市结构对空间感知的影响⋯⋯⋯⋯⋯⋯⋯⋯⋯⋯⋯⋯⋯⋯⋯⋯⋯⋯⋯⋯⋯535.7.1现代城市结构对空间感知的影响⋯⋯⋯⋯⋯⋯⋯⋯⋯⋯⋯⋯⋯⋯⋯⋯⋯⋯.535.7.2传统的城市结构对空间感知的影响⋯⋯⋯⋯⋯⋯⋯⋯⋯⋯⋯⋯⋯⋯⋯⋯⋯.536结论与展望⋯⋯⋯⋯⋯⋯⋯⋯⋯⋯⋯⋯⋯⋯⋯⋯⋯⋯⋯⋯⋯⋯⋯⋯⋯⋯⋯⋯⋯⋯⋯⋯⋯55参考文献:⋯⋯⋯⋯⋯⋯⋯⋯⋯⋯⋯⋯⋯⋯⋯⋯⋯⋯⋯⋯⋯⋯⋯⋯⋯⋯⋯⋯⋯⋯⋯⋯⋯⋯58附录:城市宜居

3、性空间调查问卷⋯⋯⋯⋯⋯⋯⋯⋯⋯⋯⋯⋯⋯⋯⋯⋯⋯⋯⋯⋯⋯⋯⋯⋯⋯6l墒季随着快速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居民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舒适性。城市不仅仅是人口聚居地,更是为居民提供良好宜居空间的物质载体。本文以同时规划和建设的中原门户新区一一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为研究对象,以两种不同形态一一环型和网格型的城市空间的宜居性为研究内容。采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semanticdifferential(SD语义差别法)等研究方法。从城市山水格局的宏观层面,城市轴线、廊道、城市墙、天际线等的中观层面,城市空间功能布局、路网结构、标志空间、服务设施、城市绿地等微观层面,分析研究了两种

4、城市空间形态的异同点。同时,根据城市宜居性的评价体系,选取了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4组8个两两相关的区域样点,共4大方面18个评价因子,利用SD法,从心理评价和客观影响等方面定量分析城市空间的SD心理量,从而得出居民心中城市空间形态的优缺点。本文根据城市空间宜居性应满足的三个特征:1、地域性,人与环境的综合关系;2、社会性,城市空间是为社会各个阶层在内的普通市民服务的;3、时代性,信息革命带来的城市空间形态“全天候”服务模式的转变。从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精神气质两个层面,对比分析了环状和网格状空间形态下的城市新区发展面貌;从城市居民的角度,分析出城市空间功能的多样性、丰富

5、性;城市空间的舒适性、安全性等因素影响了居民的空问认知,影响了城市空间的宜居性。探讨了城市空间宜居性的两大支持,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精神气质的相互关系,总结了新区建设应当要遵循自然环境中有机原理,可尽量考虑自然要素使人工系统与外部环境共生;要为居民提供日常的生活服务,可采用“多功能混合型”的城市空间模式;要可供居民多重选择,可采用小地块区划开发;要保持与老城区在生态系统上的连接,可建设“绿色廊道”;要全面考虑居民的行为舒适性和安全性,应提供全面的服务设施;要具有城市人文精神特色,可在空间的各个层次设计明确且连续的有关“特色”的新区建设策略。本文的研究结论,可在一定程度

6、上为城市新区建设提供合理的理论支持。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宜居空间;城市精神;sD法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2l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快速城市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表现。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城市新区的小高潮,这不仅是城市发展决策者关注的热点,也是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崭新的发展类型【-】由于快速城市化而引发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城市空间开始了新一轮的整合,城市内部空间开始重组,同时城市开始向外扩展,新区的建设应运而生。在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城市新区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城市环境、社会、经济、资源和文化等多方面

7、,保障城市稳步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城市发展对空间的要求,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城市形态的巨变引发了城市居民的惶恐和不安,城市人口、空间模式,甚至生活模式的改变,让城市居民无法找到城市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在这些“非常规”的发展背景下[3】,以“性质一规模”为依据的城市规划体系和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多变的市场经济需求。以城市空间形态规划为基础,兼顾形态层面以外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软性规划,注重城市规划宏观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是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4】。郑州和洛阳作为中原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工业城市,机遇与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