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92842
大小:56.0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8
《光的全反射教学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光的全反射》教学设计方案乾安县职业教育中心1=1刘艳晶2016年6月28日《光的全反射》教学设计方案乾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刘艳晶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技术普及的今天,科学素养己成为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前学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改变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其关键就是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教”为中心,
2、向“学”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自我建构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教学设计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1、知识特点:本章讲述几何光学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光的折射、全反射和光的应用。初中已经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教材没有提及。相对于学生初中知识增加了对折射的定性研究,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而光的全反射和临界角是全新的知识,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2、知识地位: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让学生从定性认识提高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学习吋要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好对规律的准确认识。(-)教学对
3、象分析:1、学生的基本特点: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定性的问题不是很感兴趣;而对于演示、影像、声音、动画等感性的事物更能提高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2、学生的知识准备:学生有对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基础,本节在对折射光路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实验探究,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全反射产生的条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全反射条件及临界角的概念2、教学难点:全反射的应用及解释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海市蜃楼、沙漠蜃景是全反射原因而呈现的自然现象;全反射棱镜、光导纤维利用全反射现象制成。(四)教学目标确立:1、知识目标
4、:1)理解光的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2)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会解释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体验乐趣,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科学态度。(五)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
5、教学效率的目地2、教具:光的全反射演示仪、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三、教和学的方法: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观察、猜想、印证、归纳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临界角概念等,对案例材料“蜃景”补充了录像资料和CAI课件,对光导纤维应用补充了实验和实况录像资料,使其有更生动的感性认识。2、学法:在学习中学生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学生的参与探究,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科学素养。四、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通
6、过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二)新课教学:1、光的折射通过观察美丽的图片光沿亡线传播。提问:如果光从空气传播到水中,又将如何?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归纳出光的折射概念。并引导学生列举实例,加深理解。质疑:为什么会发生折射呢?学生阅读教材解决问题。引出光疏介质、光密介质的概念。例如:空气和水相比,空气是光疏介质,水是光密介质。多媒体演示光路并出示相关练习2、光的全反射由光从水射入空气的现象展开猜想讨论,然后通过实验和课件演示全反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现象,重点突出全反射条件和临界角的认识。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发生全
7、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知识应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跟光有关的奇妙的自然现象。解释现象:海市蜃楼、沙漠蜃景的形成原因。全反射棱镜在生活中的应用。3、光导纤维的原理和应用通过演示实验:弯曲的玻璃能传光。引出光导纤维,多媒体播放其原理实验视频教程,教师分析讲解,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突破教学难点。光纤的应用,主要介绍光纤通信及特点。实况播放视频内窥镜在医学上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三)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要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四)配备相关练习,多题型
8、多角度的训练,突出重点和难点。(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光导纤维的资料。将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