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研究和防治对策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研究和防治对策

ID:32992809

大小:66.0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8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研究和防治对策_第1页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研究和防治对策_第2页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研究和防治对策_第3页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研究和防治对策_第4页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研究和防治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研究和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研究和防治对策【摘要】I类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月份、围手术期用药、基础疾病、术前皮肤准备、受伤程度有关,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错施,控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应成为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1一般资料869例中男682例、女187例,年龄14〜83(37.50±17.30)岁。闭合性骨折252例,椎间盘突出237例,骨肿瘤124例,臀肌挛缩45例,股骨头坏死32例,其他骨科疾病179例。手术切口类型:I类796例,II类64例,III类9例。入院后均予术前准备、常规备皮、择期手术。2方法调查方法:自制骨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调查

2、表,内容包括入院诊断,术前备皮方法,切口类别,手术持续时间,切口感染部位(表浅、深部、器官),切口感染时间及愈合等级等。由医院感染科专职护士到病房查看病程记录单、体温单、医嘱单、检验单及特殊检查单等,同时重点查看患者伤口情况,并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判断标准:根据文献将切口分为I类清洁切口(缝合的无菌切口)、II类可能污染切口(手术时可能带有哇染的缝合切口)和III类污染切口(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感染物的切口)。3结果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转归869例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4例,感染率1.61%oI类切口感染率1.26%(10/796),II类4.69%(3/64),III类11

3、.11%(l/9)o浅表切口感染12例(85.71%),其中2例甲级愈合、10例乙级愈合;切口深部软组织感染2例(14.29%),其中1例乙级愈合、1例丙级愈合;无1例发生器官内感染。甲级愈合855例(98.39%).乙级愈合13例(1.50%).丙级愈合1例(0.12%)。不同切口类型与愈合等级,手术持续时间及切口感染时间14例切口感染患者手术时间持续1.00-4.50(2.64±1.50)h;3d内无1例切口感染发生,〜7d5例(35.71%),〜14d7例(50.00%),>14d2例(14.29%)。术前备皮及术后换药洗手状况14例切口感染患者术前均使用一次性呱刀备皮

4、。术后切口换药主要由低年资医生及进修医生负责。随机抽查换药茄鲍医务人员洗手情况:换药医生23人,其中包括进修和实习医生。换药前洗手10人(43.48%);换药后洗手23人(100.00%)。洗手后在工作服上擦手20人(86.96%),在公用毛巾上擦手3人(13.04)%;无一次性纸巾盒。切口感染与患者伴随疾病的关系14例切口感染患者中,肿瘤4例(28.57%).高血压2例(14.29%)、胃肠炎2例(14.29%)、糖尿病1例(7.14%).结核]例(7.14%),共占感染总数的71.43%o4讨论4.1危险因素分析本次调查显示,I类切口感染率最低(1.26%)。由于I类切口

5、为清洁伤口,感染多为外源性,如有较高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切口感染率则偏低。II、III类切口为清洁污染伤口,感染多为内源性,其机制较为复杂。这些充分说明骨科非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是一个多环节综合因素的结果。手术部位与切口感染:本次结果显示14例切口感染患者中,浅表性切口感染12例,主要以陈旧性骨折及上下肢、跟蹺、手腕部手术为主。其切口感染与手术暴露时间长、牵拉重、压迫边缘、造成边缘坏死,使切口缘炎性浸润有关。另外,骨折后由于组织肿胀较重,皮肤缝合有张力,切口裂开也易发生感染。深部切口感染2例,其中股骨巨细胞瘤1例,感染可能与引流管拔出时间有关。上肢脓肿1例,与切口局部坏死、

6、积血使局部皮肤血运不良,抵抗力低下,给细菌繁殖创造条件有关。手术持续时间与切口感染:此次统计显示,手术时间持续2.50h以上的切口感染11例,占7&57%。术前备皮与切口感染:14例手术患者术前均用一次性呱刀剃毛,备皮率100.00%o有研究表明,用剃刀备皮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为5.60%,用脱毛剂备皮或不备皮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60%,因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剃毛后皮肤被划伤,随之即成为细菌繁殖地是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因此,换药前未洗手或未认真洗手也是造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4.2预防措施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对骨科手术要求规范,如止血应彻底,避免型成血肿;保护肌肉组织,避免

7、组织切口牵拉损伤;缝合正确,避免残留死腔;深部引流,注意拔管时间;污染伤口应彻底清创,避免细菌繁殖等。对I类切口重点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消毒灭菌工作的管理。此外,应提高手术者操作技巧,特别是加强年轻医生的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手术熟练程度,避免手术视野暴露过久,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4.3加强术前预防:①患者术前必须沐浴,减少人体表皮上的留宿细菌。除特殊部位外,一般不提倡备皮,如需术前备皮,离手术时间越近越好。因国外有研究表明,手术前短时间内备皮较术前24h备皮的感染率低(3.10%:7.10%)0国内研究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