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之探析

高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之探析

ID:32991942

大小:54.0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8

高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之探析_第1页
高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之探析_第2页
高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之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之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之探析问题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思维源泉。人类之所以能够展开各种思维活动,其前提是因为存在各种问题。可见,问题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种时代要求。但是教师绝不能在上课时滔滔不绝,自我陶醉。应设计巧妙的课堂提问,展开生动有效的问题教学,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实施问题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问题的探究要难易适中,符合学生实际由于很多学生历史基础差、底子薄,教师担心学生答不出,设计的一些问题过于肤浅,流于形式,结果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没有兴趣参与问题的回答,女口:“战国

2、时谁灭六国?”"秦统一六国是哪一年?”而复杂的、超越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也会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可能性,难以建构新知识和探索本质,同样达不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所以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设计贴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课堂提问。二、问题的探究切忌面面俱到,要有主次之分,能突出重点在传统的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由教师操纵,导致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被忽视。新课改实施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被摒弃后,有的课堂就走向了“满堂问”,你问我答,热闹非凡。殊不知,问题过多也有害。教师的“问”代

3、替了学生的“学”,学生忙于应付提问,必然会减少思考的时间,课堂效率自然会降低。再者,提问过多,难免会趋于烦琐,致使层次不够清晰,重点难以突出。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通过营造浓厚的问题情境氛围,养成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维。如,讲《辛亥革命》时,学生提出质疑:“同盟会的纲领没有反帝内容,孙中山对帝国主义还抱有幻想,怎么能说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性质呢?”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了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三、探究问题不能仅限于课本正文,要注意挖掘隐形知识在

4、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对结论性文字的分析理解,就让学生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能够从结论性文字挖掘深意,在问题中开拓思维,女口,在讲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那么教师可提出问题:“美国是如何确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请分析说明。”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必修一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让学生在课堂上一直思考,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充满兴趣O四、探究问题不能僵化死板,要

5、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不必受条条框框的限制,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多种设想,鼓励标新立异,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提高。如,在学习必修1《打开外交新局面》时,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得以改善,走上正常化。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题目:在冷战的背景下,中美关系为什么能够改善?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美国、世界的影响是如何?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情境,能够促使学生由机械式的接受变为主动地自主性学习,实现了思维的升华。总之,在历史教学中,需要注意创设情境,以问题为主线,以师生间的探究互动为主要

6、形式,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真正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使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编辑韩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