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61759
大小:54.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方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方式探究农村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困难,比如说,学习英语的氛围不浓,很多孩子想讲但讲不出来,想听但听不懂等等,从而在他们的内心产生挫折感,渐渐地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想放弃学习,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成绩降低,在英语课堂上感到无助,有时候开小差,或者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等,这就是农村小学英语学习的现状,面对这样的现状,我校成立了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小组。想通过这一研究改变我校农村小学英语学习的现状,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困生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一、
2、认真分析原因,制订有效措施教师要针对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现实,认真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首先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自信,在学习方法方面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特别是简单的语法和句型,这些都是学习初中英语的基础,对学习英语缺乏自信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和恒心。其次,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充分运用挂图、简笔画和教学卡片吸引学生的目光,充分运用现代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让抽象的英语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课堂教学时,师生之间需要拉近距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
3、得轻松,没有压力。二、课堂渗透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正确地听英语的方法;课堂如何记笔记的习惯;指导他们阅读时,从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课后如何复习、整理课堂的教学内容等等,从而让他们逐渐学会如何学好英语。特别是到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稍复杂的阅读材料进行讨论;指导学生在练习中学会自我评估,仔细审题获取信息,建立知识模块;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反思归纳等。三、因材施教,切实做好课堂内外的辅导工作农村小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因材施教、提优补差是每个教
4、师必须认真做的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优、中和待进生三个不同层次,然后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待进生而言,首先需要教师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课堂教学时,主要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提问时,应以简单一步到位的问题为主,必要时给予他们掌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克服自卑心理,让他们感觉到每天有所提高和收获,日积月累,他们会自觉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课文辅导时,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单词和习惯用语开始,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语法,能阅读简单材料,进行日常会话和简单写作。待进生的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尽量降低作业难度,比如简单的抄写、
5、朗读等作业。作业的批改以面批为主,采用适合其学习状况和性格特征的鼓励性评语。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教师的关心和爱护,这些细节都能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欲望。四、做好优等生与待进生结对工作,让他们并肩前进优等生是待进生学习的榜样,为每个待进生都找一个能以身作责的榜样,远远胜于教师乏味的说教。让优等生把学习英语的方法、体会讲给待进生听,这些都是一种促进作用。可以帮助他们理清学习思路,解难答问题。在优等生的帮助下提高待进生的学习成绩,可以为教师减轻课外辅导负担,同时也巩固了优等生的知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每天教师可以督促优等生负责检查他们的作
6、业、课文朗读情况等。长期下去,待进生得到很多帮助,其英语水平就会逐步提高。五、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让每个学生的进步得到肯定教师习惯对所有学生按统一尺度要求,这样会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对评价尺度进行合理的调整。如学生口语方面不突出,但书写上却能受到表扬。对学困生我们应该让他们调整心态,从细微之处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教师如果天天用同一种方法教单词,讲语法,就不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做到精讲多练,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每节课都学有所获,从而让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
7、,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和塑造者。初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师通过与学困生的接触沟通,确定了解学困生之后,若能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法,细心指导学困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就一定会大幅度提高,就能帮助学困生从失望、自卑、孤独中走向自信与成功。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教学实施指南[S]•上海:华中师大出版社,200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施庄中心小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