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试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ID:32959530

大小:57.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上传者:U-991
试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_第1页
试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_第2页
试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_第3页
试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试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马郡遥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要: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之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如果丢弃了传统文化,屮华民族就失去了根和魂。屮华儿女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觉承担起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关键词: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民族财富;作者简介:马郡遥(1999-),女,吉林人,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主要从事传统文化研究。收稿日期:2017-09-20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MAJun-yaoSchoolofHistoryandCultureat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Abstract:AsacountrywithChina,oneoftheancientcivilizationswithalonghistoryof5,000thousandyears,hasdevelopedprofoundtraditional culture.ItisthepreciouswealthoftheChinesenationandthefoundationoftheprosperityofthecountry.Ifthetraditionalcultureisdiscarded,theChinesenationwillloseitsrootandsoul.AllofChineseshouldtakeitsessence,discarditsdross,andconsciouslyundertakethesacredmissionofinheritinganddevelopingChinesetraditionalcullure.Keyword:TnheritaneeandDevelopment;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NationalWca1th;Received:2017-09-20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化,是对人的思想行为起着规范作用的观念、价值和知识体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稳定形态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屮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主要包括诸子百家、传统节口、诗词歌赋、传统建筑、宗教哲学、民间工艺、民风民俗、衣冠服饰、饮食厨艺等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创造和发展,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文化的希望、对文化思想的反思。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当我们面对如滔滔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吋,还有多少人能够坚守并传承那如涓涓细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呢?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财富现在是21世纪,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所走的现代化道路和所遇到的问题与阻碍也不同。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曾经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争论。一些人认为,屮国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应屮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提出所谓的“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没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了。殊不知,中国传统文化既然能走过漫漫五千年历史,也必然能够在不断的创新中走向现代化,而且对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悠扬悦耳的戏曲、韵味十足的书画、独树一帜的建筑、被视为瑰宝的四大古典名著……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孔子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教育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要关注现实人牛;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对人内在修养的重视,也是对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的鄙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知道,国家的兴盛与衰败,和每个人密切相关,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中也可以看出古人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诉我们,我们要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在赡养和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要忘记其他老人,在抚养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不要忘记其他孩子。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富强的基础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传统文化在封闭的环境中陷入了停滞时期,后逐渐衰微,受到严峻挑战。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批判其不适应时代发展,出现了矫枉过正、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观念,撼动了传统文化的地位。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了一场浩刼,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屮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开始动摇。屮国迫切需要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的影响力。须知,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不仅仅是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相应地,文化软实力也要强大。我们常说“少年强则国强”,如果90后、00后是从周杰伦的《青花瓷》、S.H.E的《长相思》,或者王菲的《水调歌头》开始接触传统文化的,那岂不是屮国文化教育的最大悲哀?从《诗经》到《红楼梦》,从《离骚》到《汉赋》,等等,相较于这些,区区几首流行歌又能表达多少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而当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时,我们的青少年又把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置于何种地位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富强的基础。国家要想富强,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国家只有传承传统文化,才会有生命力和凝聚力,人民才能在共同的价值观体系下万众一心,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三、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把前人的谆谆教诲记在脑中,放在心里。文化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如果丢弃了传统文化,我们将失去自己的根基和灵魂。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不足之处。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继承中发展,同时与外国的先进文化相结合,创造出真正适合中国的文化,推动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传统文化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需要发扬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以身作则,给人带來希望和正能量,争取教育好下一代。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使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充满温馨与和谐。中国传统文化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根基所在,我们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才能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并建构真正的自我。自古以来,无数海外侨胞、旅外同胞在离开祖国后,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对华夏故土和屮华文化的深深眷恋Z情。我们应该怀着赤子之心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来完善自我。作为于未来的人民教师,必须坚持和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继往开来,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使命。常思将来,不忘过去,以千载文化的积淀来充实自己,我们必将走得更远。参考文献[1]彭佳景•自觉承担起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J].湖南教育(A版), 2017(9):1.[1]杨威,刘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论断的理论视阈与思想维度[J]•学术论坛,2016(9):137-143.[2]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來、传下去一一《关于实施屮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答记者问[J]•人民教育,2017(Z1):28-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