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孝道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ID:26235045

大小:6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5

孝道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_第1页
孝道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_第2页
孝道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_第3页
资源描述:

《孝道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孝道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摘要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百教孝为始”,“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足以见证孝的地位和价值。“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而备受推崇。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本篇文章将从孝道的内涵、古代传统中的孝道、结合当今社会的孝道、大力加强孝道教育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如有纰漏,还望老师批评指出。二、孝道的内涵“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孝的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养,二是敬,三是祭。孝,首先表现为一个“养”,“孝”最早见于甲骨文,由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

2、“子”字组成,《说文解字》上讲.孝即“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孝”字的构成,体现着父慈子孝。人间真情。孝,其次表现为一个“敬”字。《辞海》对孝的注释:“善事父母日孝”,《汉语大字典》的解释为“旧社会以尽心奉养父母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孔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也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孝,还表现为一个“祭”字。所谓“养老送终”,除了抚养之外还要送终和祭祀。中国人对生命非常重视,对于已逝对象的孝还表现在如何纪念死者。子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中国历来重视丧葬,由此形成所谓的丧葬文化,丧葬习俗的复

3、杂体现了对已逝者的尊重和孝心,体现了浓重的孝道文化。此外,《孝经》中还告诉我们“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三、古代传统中的孝道“孝”在古代有两个主要内容:其一,“尊祖敬宗”,这是早于“善事父母”的初始含义。古人认为去世先人,特别是氏族首领,在天庭与天帝为伍,对部落和氏族的吉凶祸福至关重要,从而产生了祖先崇拜,其目的主要是使氏族集体繁荣昌盛。祖宗敬仰作为“孝”的重要内容,一直传承到现代,如家族兴建祠堂,供奉祖先灵位,组织清明会,撰写族谱以明血缘长幼,皆是“尊祖敬宗”行为。其二,“传宗接代”,《孟子·离娄》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朱熹注释:“于礼有不孝者三

4、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因我国现在人口过盛,推行计划生育,故反复批判孟子之言。但在古代,灾荒、瘟疫、战争等使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出生率、成活率都低,寿命不长,故无论国家、氏族、家庭都无不力求人丁兴旺,确保世代不绝,这也就无可厚非了。在地球村里,从古到今出现过无数民族和众多国家,其中只有我华夏民族的孝道理念传承下来。感人至深的二十四孝家喻户晓: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埋儿奉母、扇枕温衾、拾葚异器、涌泉跃鲤、闻雷

5、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但是时代在进步,“孝”的标准和规范也随之改变,所以古代的二十四孝有许多愚孝。面对祖先留传给我们的孝道,在发扬光大的同时,也要学会选择,去芜存菁,方为“智孝”,忽略了其他伦理道德,一味尊崇,则为“愚孝”。孔子不赞成愚忠愚孝,他指出,只要有不义的事,就应该谏净。孟子则在孔子论孝的基础上.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人们对父母的爱,延伸到其他老年人。孔孟关于孝的精辟论述,成为高悬古今、照耀世界的真理。四、结合当今社会的孝道百善孝为先,当今时代需要孝。我们青少年需要孝,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现实情

6、况是,由于长期不得不实行的计划生育国策,形成了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人们由于爱幼的本能,几代宠爱于一身。孩子往往被娇惯、溺爱。很多孩子从小就被惯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社会责任感的人。同时由于高考制度的导引,重考试分数、轻道德品行的社会意识长期存在,从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家庭孝道教育的缺失。“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孩子人格不完善,甚至性格畸形。老师上课讲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父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你小心翼翼的呢?”听到这句话,我感觉整个人都被震了一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批评我开始变得隐晦,进

7、我的房间要敲敲门,放假回家总是再三询问我想吃什么……以前还暗自欣喜,觉得自己的地位陡然上升。原来这是我需要反省的时候到了,不喜欢和父母谈心,学习上有什么烦心事回家就摆在脸上,讨厌父母问东问西,却又抱怨他们不懂我……以前家里总是父母为天,但现在确将孩子奉为皇上,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孝道吗?孝,并不是每天口头上、文章里的名词,也不是只在心里想着长大后要怎样怎样,更不是每月寄给父母的赡养费。孝的本质是爱,有爱就有孝。它的表达方式是感恩,是亲情回报。它的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人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