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隐喻动力意象图式研究

情感隐喻动力意象图式研究

ID:32951105

大小:64.1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8

情感隐喻动力意象图式研究_第1页
情感隐喻动力意象图式研究_第2页
情感隐喻动力意象图式研究_第3页
情感隐喻动力意象图式研究_第4页
情感隐喻动力意象图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情感隐喻动力意象图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情感隐喻动力意象图式研究摘要:文章借助Talmy的动力意象图式理论以力的作用原理对“愤怒”、“悲伤”和'‘恐惧”隐喻的映射机制进行了认知分析。研究表明,情感隐喻是情感动力体(即理性自我)和情感对抗体(即情感)间相互影响和映射的结果。动力意象图式的力学运动模式可以对情感隐喻的认知机制作出较为细致、合理的解释,是情感隐喻认知研究的新视角。关键词:动力意象图式;情感隐喻;动力体;对抗体[中图分类号1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172-5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

2、0461.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家Lakoff&Johnson联袂出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WeLiveBy)以来,情感隐喻便成为人类认知研究的重点课题。情感是人类最普遍的身体体验之一,但情感往往抽象复杂,让人难以言状。为了更生动、直观地表达和理解抽象的情感概念,人们通常将它隐喻化。隐喻在情感的概念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表达情感的语言绝大部分是隐喻化的"(K?vecses,2000:5)。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语言学家和学者便以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考察了英汉语中基本情感的概念构成,并在一定范围内开

3、展了英汉情感隐喻的对比研究,如Lakoff(1980,1987),K?vecses(1986,1990,1995),Lakoff&K?vecses(1987),林书武(1998),张辉(2000)和彭懿(2007)等。此外,少数学者也从认知语言学家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情感隐喻的意义建构过程(如梅丽兰,2007;袁红梅,2009等)。认知语言学家Taimy提出的动力意象图式理论是情感隐喻认知研究的新视角。K?vecses(2000)和郭熙煌(2005)对情感隐喻进行了意象图式解读,但他们只借助意象图式理论对情感隐喻的认知机制

4、做了笼统论述。本文拟在K?vecses(2000)和郭熙煌(2005)研究的基础上,以“愤怒”、“悲伤”和“恐惧”三种消极情感的情感隐喻为例,从意象图式的角度剖析情感隐喻的认知机制,以探讨动力意象图式理论对情感隐喻的认知阐释力。本文所选取的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汉语言研究中心语料库(CCL)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的语料检索。1.动力意象图式理论简介动力图式是Talmy(2000)根据力学原理提出的一种建构语言概念系统的基本意象图式。Talmy(2000:413-414)将力学原理运用于语言结构关系的研究之中,认为语言结构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力实体的

5、角色差异上:一个实体为动力体(agonist),是注意力的焦点,在互动中显示力倾向;与之相对的另一实体则被称为对抗体(antagonist)。基于上述区分,Taimy提取出动力图式中的四对基本参数:(1)力实体(动力体与对抗体)(2)内在力倾向(动力体内在的力的倾向性,表现为趋向运动或趋向静止)(3)力的相对强度(强实体与弱实体)(4)力互动结果(动力体最终运动状态,即运动与静止)。在动力意象图式中:动力体用一个圆表示,对抗体用一个不规则的矩形表示;动力体内的趋向箭头表示动力体趋向运动,黑色原点则表示动力体趋向静止;运动状态表示为带有方向箭头的线段

6、,静止状态为带黑点的线段;带有加号的实体为强实体,带有减号的实体则为弱实体。具体如图1所示:1•情感隐喻的动力意象图式分析K?vecses(2000:61)指出,我们所熟知的大多数情感隐喻(如情感是火、争斗中的对手、自然力等)都体现了一个基本层次隐喻(generic-levelmetaphor)情感是力(EMOTIONISFORCE)o情感是力这一隐喻以力图式作为其源域。K?vecses(2000:63)将上述力图式参数映射到情感领域,得到情感的动力图式结构如下:动力体-*情感动力体对抗体f情感对抗体动力体之力倾向f情感动力体之力倾向对抗体之力倾向

7、f情感对抗体之力倾向动力体之最终状态f情感动力体之最终状态情感动力体通常是理性自我(rationalself),而情感对抗体则是情感或导致情感的原因。在力的互动中,自我(动力体)的力倾向是朝向静止,即不受情感的影响,情感(对抗体)的力倾向是对自我施力,使其产生变化。力互动的结果往往是自我失去理性和冷静,变得情绪激动起来。下面我们就借助动力图式理论,以力的作用原理表明英汉“愤怒”、"悲伤”和"恐惧”隐喻源域与靶域概念之间的相互映射。我们分别以源域词语"anger、sadness、fear>(愤)怒、悲伤和恐惧”对BNC和CCL进行网络检索,采用Pra

8、gglejazzGroup(2007)中的隐喻识别方法①逐条识别检索到的情感表达是否为隐喻,然后对检索到的隐喻表达进行分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