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40699
大小:55.3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7
《浅议语文教学中几个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语文教学中几个误区新的课程标准实行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教师们或将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课堂,或退居二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前沉闷窒息的课堂因为这些手段的运用,而显得朝气蓬勃、活力无限。毋庸置疑,从课堂效果上来说,这些手段的运用确实起到了调节课堂,使其直观、生动的作用。但是,在轰轰烈烈之余,也有人对这样的教学产生怀疑:这就是语文课吗?老师在课堂上干什么?语文课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应该说,有这样的疑问是正常的。因为,改革从来都是步履维艰的,它的实现肯定伴随着种种不足和偏离。
2、作为这场变革的参与者,我们必须敢于正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下面,就新课标实行以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一、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中心,着重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新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也充分体现了其"人文性”的特征,完全打破了过去以体裁为类别来进行编排的格局。但是,要想使学生从教材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中获得启发和教益,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于是,在语文课堂上,就出现了老师别出心裁的安排:或分小组讨论,或师生互答,或学生和作者
3、对话等等。很显然,这种形式较过去的“满堂灌”,更能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由于把握的不好,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个不尽人意的地方:一篇优秀的说明文《向沙漠进军》被上成了纯粹的环保课;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被演绎成了风俗民情课;《斑羚飞渡》却成了讨伐人类恶行的斗争课……语文学科是干什么的?难道仅仅是地理、历史、政治学科的延伸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语文学科正如大家所说,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个人认为,语文学科在充分强调其“人文性”的特点之时,不能忽略其作为基础学科“工具性”的特征。语文
4、课就是语文课,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把握好写了什么的问题,还要把握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的问题。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从语言形式到表达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和丰富的感情,是借助精当、精彩、精妙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从而达到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传达语文知识的目的。使学生不只感觉到语文课的发言、讨论、延伸和拓展,它还是一门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有自己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学科,不是思想品德课,也不是文化艺术课。二、师生互动不是师生互答,更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课标》所说的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在设计组
5、织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知识等具体情况,设计或引导学生提出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的活动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常常要交流回答,但如果单纯地认为互动就是互问互答,教师问得有水平,学生答得上路子,就是互动有效果了,这恐怕有理解不到位之嫌。真正的师生互动,应在教学的各个时间段,利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师生互动,可以是有声的,也可以是无声的(书写或思考)。有声是现象,无声是本质;只有无声,才能让学生更聚精会神地
6、积极思考,形成思维的习惯和品质,从而真正达到“互动”的目的。特别是语文方面一些记忆性强的问题,口头回答固然是一种办法,但默写效果也不差,甚至可以说更为行之有效。“师生互动”是新课标对课堂效果的一种评估,无疑起到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但有的教师,为了更好突出地体现自己课堂气氛的活跃,显示自己激发学生积极性的能力,整堂课上让学生自由的发言,而自己对学生的发言无一例外的都是表扬、肯定。其实,只要我们稍稍审读一下学生们讨论的具体内容,就会发现,不少发言跟讨论话题之间,或浅尝辄止不到位,或风牛马不相及,或根本一无
7、是处,或错误到荒唐可笑的地步。面对这些现象,老师不做点拨引导,不加拨乱反正,不加批评纠错,竟一味赞扬、鼓励。这样做是在表明教师的失职和无知呢,还是仅仅为了尊重学生的自主而变得畏首畏尾不敢过问和干预呢?而这样的老师又如何能符合新课标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定位呢?三、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可以运用,但不能滥用,必须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多媒体的运用无疑是语文学习方式的新探索,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各种媒介进行教学实践,对激发学生兴趣,了解语文学习的背景材料,展示有
8、关教学内容,探索讨论途径,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媒体用得恰当,能增强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意识,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都可以用多媒体来展示,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千万不能小视语文课本,轻待课文,乃至把课文撇在一边,而专注于其它问题的讲解与讨论。比如学习杜牧的《山行》,一上课教师就打出一副山林秋色的图画,然后对着这幅画,逐步展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等诗句。教师用心良苦,诗画比照,让学生置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