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68026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几个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几个误区【摘要】:新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几个误区。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看法。【关键词】:新课程 中学语文 教学 误区一、死守教参语文虽是工具性基础学科,但也不能把语文教学变成纯知识型活动,更忌教者死守教参。教参只是配合教材的辅导用书,只是“参考”,不是说所有的内容对你教学都适用,只能利用充其量的参考价值,教学中应立足教材。教材是教师与
2、学生双边活动的一个媒体,教学中既要着眼于书中的知识点,又要放眼于知识的运用,就是要把小语文和大语文结合起来,挖掘自己教学的潜力,进行创造性劳动。教学中,要用活教材这一“例子”,把语文的知识性与实践性结合起来,使教学走向实践,走向生活,发挥学科优势,体现它的实用价值。二、照搬教法语文教学改革以来,涌现了很多改革行家里手,他们推出了不胜枚举的教法。如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于漪老师的“激发情趣法”、钱梦龙老师的“导读法”等等。这是语文界值得庆贺的事。但有的老师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照搬某种教法,把名家的教法当成了范本,结果弄的不伦不类,反而影
3、响了自己教学的效果。一种教法的酝酿、形成,都有着诸多因素的制约,诸如教育对象、个体素质、知识体系、地域差别等等。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一切要面对学生实际,教法的运用更是如此。即使同一种教法在不同的时期也不一定都适合,往往需要适时调整,多种协调配合。当然,名家的教法可以借鉴、仿效,否则就失去了教研价值。但我们应更多的去研究他们教法的成因,汲取其中适合我们的养分,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三、硬套模式目前,语文界出现了很多教学模式,诸如“传递——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情境——陶冶模式”、“先学——后练模式”等等。这是教学成功者实践的理论
4、升华、经验总结,值得推广学习。其中也有不少教学模式,在目前某些地区进行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创出了一条新路,成为很多学校的楷模。如前几年江苏的洋思中学主张的“先学一—后讲一—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就曾被很多学校所纷纷效仿。但是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在学习别人经验的时候,切忌硬套人家的模式,那样是不会收到意想中的效果的。我们在应用他人创造的教学模式时,一定要有所取舍,学其精髓,去其毛皮,充分溶进个性,而且要因地制宜,才有可能创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四、目中无人新课程标准之下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但综观时下的语文课举教学
5、,有多少语文教师能做到这一点呢?本为“人的发展”而开设的语文课,转而成了束缚人、折磨人的桎梏!上述所言,并非言过其实,诸君可以回味一下自己的教学实践,便不难发现:我们不都是违心的把时间花在如何对待试题答案的圈圈划划上了吗?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的原因虽然与片面追求升学考试有关,但是,我觉得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考试、升学并不是水火不能相容的两件事,影响语文教学效率低的真正原因应是陈腐的语文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虽然知晓学生的“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道理,但是实际教学中考虑最多的仍是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用自己辛劳的讲
6、解代替学生的学习,只重教学结果,而不重教学过程。教学的服务对象一一学生,往往被忽视、被冷落、被当作陪衬,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事倍功半。这种“目中无人”的做法,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背道而驰,如此下去,又怎能提高教学效率?五、多媒体使用不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例如,
7、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其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运思动笔的时间。在许多“观摩课”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为什么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于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
8、心,而不是相反。“光看不练假把戏。”以学习记叙类的文学作品来说,运用直观手段,就是为了通过“具象(形象)”与“抽象(语词)”的鲜明对比,促使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用词来标志和塑造形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