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媒体社会角色及其演化脉络

转型期我国媒体社会角色及其演化脉络

ID:32932693

大小:62.6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7

转型期我国媒体社会角色及其演化脉络_第1页
转型期我国媒体社会角色及其演化脉络_第2页
转型期我国媒体社会角色及其演化脉络_第3页
转型期我国媒体社会角色及其演化脉络_第4页
转型期我国媒体社会角色及其演化脉络_第5页
资源描述:

《转型期我国媒体社会角色及其演化脉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转型期我国媒体社会角色及其演化脉络“喉舌”、“工具”角色及其历史根据“喉舌”一词古已有之,但作为新闻的功能而被使用则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中国近代新闻业中的“喉舌”概念可以大致分为两个脉络:其一,梁启超及近代职业报人话语体系中的"喉舌";其二,党政报刊理论中的“喉舌"。这两条脉络有着不同的背景及内涵,表达了不同的利益诉求。1•作为“民口”、“民舌”的新闻观在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将“喉舌”与报纸联系起来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批维新知识分子。其中,梁启超形象地把报刊称为国家的“耳目喉舌”。谭嗣同、吴恒炜等人更进一步

2、称报刊为"民口”、"万民之喉舌”。维新派斥责了从秦到明历代封建统治者钳制民口,“严巷议之诛,立腹诽之律”的暴政,并大声疾呼,有了报纸,民众将不再也不会被“喑之”、“哑之”如禽兽。①由于受到西方办报思想的长期浸润,“耳目喉舌”自从和近代中国报业关联起来,便赋予报纸“社会公器”的角色和职能。不论是维新人士,还是民国时期商业大报的经营者,对此都有一个共识,即报纸是民众的耳目喉舌,能够促进公众舆论的形成。2•党政报刊理论中的“喉舌”把报刊的“耳目喉舌”功能延伸或转变为宣传政治主张、党同伐异的“政治工具”,是出现在维新运动后期及辛亥革命

3、时期的事情。但真正将这种“喉舌”理论做大做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新闻队伍。当然,无产阶级报纸“喉舌论”是在特殊的革命背景下提出来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深重的内忧外患中谋求天下大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宣传来''壮大自我、打击敌对力量”。在军事、政治斗争占据社会活动中心的岁月,这种“喉舌”角色是可以理解的。但遗憾的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执政地位之后,在军事、政治斗争逐渐平息、建设生产应为第一国务的关键历史阶段,并没有及时地调整新闻业的角色或功能,使新闻业“由旧制度的批判者变为新社会的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

4、展和民主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②与之相反,不论是苏共还是中共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依然把政治斗争、意识形态的较量布置为新闻业的首要任务。虽然中间有几次转折的契机,如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等,但总体上新闻媒体的“喉舌”角色一次又一次地被强化甚至被发展到极端的程度。如1957年“反右”之后,在左倾思想的把持下,新闻业彻底沦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并在稍后的“文革”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新闻本位的回归及传媒产业角色的艰难建构在传媒产业化过程中,有一个根本性的东西,那就是新闻生产模式的转变,即宣传模式向新闻模式的转变或曰新闻本

5、位的回归。不同于“新闻为政治服务”、'‘新闻是意识形态工具”等宣传本位的新闻理念,新闻本位是基于新闻传播规律而生产新闻的模式,是将真实、客观、及时地报道新闻视为媒体第一要务的新闻理念。新闻本位立足于读者需求、立足于消除读者对于社会生活和环境变化认知的不确定性,肯定新闻价值的存在并将其作为新闻报道的第一标准和主要尺度。表现在新闻实践中,上世纪80年代批评性报道的重大突破和深度报道的勃兴,便是新闻本位回归的重要标志。③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传播体制放权进程的放缓,使得传媒走上了一条畸形的产业化之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媒体虽然还

6、是循着“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既定路子自我发展,但很显然,此时,有限运营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已经消耗殆尽。这种党政企不分、责权利不明的媒体管理制度,使得媒体无法完全独立自主地报道新闻,更无法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虽然诞生了一大批传媒集团,但政治权威主导下的媒介重组终究无法摆脱计划经济和“事业单位”的羁绊,无法取得更高效率的经济回报和更广泛的受众认可。更要命的是,在这样不伦不类的媒体生态下,新闻媒体始终扮演着模棱两可的角色。面对商业利益的诱惑,媒体舍弃了高风险的新闻报道方面的拓展,转而寻求经济利益的扩张。很多媒体甚至借“喉舌”

7、之名或“公共利益”之名大发不义之财,导致''有偿新闻”屡禁不止。“后改革时代”新闻媒体社会公器角色的凸显“后改革时代”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虽然缺乏严密的论证,但给我们认识当前的时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如果说原来意义上的改革是重在盘活物质,效率优先地发展国民经济,那么“后改革时代”的任务则是盘活精神,保障社会公正与个体尊严。我们可以将国家层面主导的“发展模式的转型”、“科学发展观”等话语视为“后改革”的范畴,也可以将民间维权运动的勃兴、宪政话语的重提、网民话语权的扩张等社会现象纳入“后改革”的体系。在“后改革时代”,

8、不论是自上而下的放权、让利,还是自下而上的限政和民主参与,新闻业作为权力与草根沟通、博弈的平台和公众讨论公共事务的空间,都显得弥足珍贵,而只作为传达强势话语的传统喉舌角色显然已不能应对社会的整体转型。因此,“后改革时代”,新闻媒体社会公器角色得以凸显。新闻业为人们所拥戴,很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