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98763
大小:131.00 KB
页数:89页
时间:2019-02-17
《汉法藏之禅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月法藏之禅法研究释见一净律学院讲师中华佛学学报第11期1998.7月出版中华佛学研究所发行提要中国佛教发展至晚明,似乎呈现出一片复兴的景象。以晚明禅林而言,禅门宗师都希望能有所作为,打开新局面。汉月法藏禅师在这大时代中,著书立说,为振兴禅风而提出新的见解。本文探讨汉月禅法之形成与特色,考察其坚持「临济宗旨」的背景,及其对「临济宗旨」内容的看法,并说明汉月如何将其禅法特色——对五家纲宗之肯定,落实于教学之中。 汉月后人继承其禅法,所形成的三峰宗派家风,在明末清初禅林中,具有相当之影响力,汉月禅法在中国禅宗史上居有重要之地位,不容忽视。而汉月一生努力保持祖
2、师禅风之纯粹性,及提倡以「宗旨」勘验悟境基准的卓越见解,似乎也提供我们今日关怀禅风兴衰之际,作更深一层的省思。89/89 关键词:1.密云圆悟 2.汉月法藏 3.临济宗旨 4.三峰宗派页182一、前言 晚明佛教,[1]在中国近代佛教思想史上,居有甚为重要的地位。一则因其上承宋元,下启清民;二则各宗派在时代风气影响之下,呈现出一片复兴的景象。以晚明禅林而言,禅宗典籍著作丰富及勇于对宗门内部作自我检省,也是晚明禅林的一大特色。禅门宗师在此风气之下,都希望能有所作为,打开新局面。汉月法藏禅师(1573~1635)(以下直称为「汉月」)虽嗣法密云圆悟禅师(156
3、6~1642)(以下直称为「密云」)然而见解独立,因著书立说而引起密云之反对,二人关于「临济宗旨」内容的论辩,所涉及层面之广,似乎是禅宗史上少见的情形。甚至在汉月圆寂后约一百年(雍正11年,1733),雍正以其世俗帝王之身份干预法门诤事,对汉月门下──三峰宗派,进行最严厉的挞伐,使得「密汉之诤」成为禅宗发展史上特殊的案例。[2]89/89 历来研究「密汉之诤」的问题焦点,大都着重在二人之嗣法过程、对「临济宗旨」的歧见和论辩之始末,而对于最根本的汉月禅法之形成及其特色,却没有全面研究的论著出现。笔者有鉴于此,遂决定以汉月之禅法为研究中心,探讨其禅法之形成与
4、特色,使汉月禅法之全貌明朗化,才能明白「密汉之诤」的症结所在,及汉月禅法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此是本文的研究动机和希望能处理的问题。二、汉月之生平与时代背景晚明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尤以万历一朝为然。生于万历元年(1573)卒于崇祯8年(1635)的汉月,正处于思想界与禅门丛林都面临革新的风潮之下,其与时代脉动之关系亦是十分密切的。本文基于研究汉月禅法之立场,首先就其生平及师友作一介绍,以明了本文主角在当时代活动的情况。并对当时禅门的种种问题,加以探讨如下。--------------------------------------------------
5、---------[1]所谓晚明,主要是指从万历元年(1573)至崇祯17年(1644),明王朝结束的这一段时间而言。本文研究的人物,虽然有生于万历之前的,但活跃于万历年间;有些人物生卒年代延迟至清初,但也是生于万历年间的人。此是文中「晚明」的时间界定。另者,有将晚明(明末)的时间界定至永历15年(1661)桂王被执,南明灭亡为止,此亦是一说。如圣严法师《明末佛教研究》书中所言。89/89[2]关于雍正打击三峰派的作法,由《拣魔辨异录》所附上谕中可见:「天童密云(圆)悟派下法藏一支,所有徒众,着直省督抚详细查明,尽削去支派,永不许复入祖庭。果能于他方参学,
6、得正知见,别嗣他宗,方许秉拂。谕到之日,天下祖庭,系法藏子孙开堂者,即撤钟板,不许说法,地方官即择天童下别支承接方丈。」《卍续藏》册114,页192c。 日本学者长谷部幽蹊〈三峰一门之隆替〔Ⅳ〕〉将雍正对三峰派大加挞伐之直接、间接原因,以条例之方式列出八条,可供参考。-----------------------------------------------------------页183(一)汉月之生平与师友交游1.生平交游与悟道经过 汉月,名法藏,字于密。万历元年生于梁溪(江苏无锡)苏姓儒士之家,刚正、仁慈之性与生而俱。[3]年十五岁(1587)
7、,即志慕出世,投乡中德庆院为童子。及十八岁(1590)行冠礼后,方披剃为僧。[4]尝语同辈云:「吾四十当悟道,六十岁死矣!」[5]其精志求道的决心表露无遗。 汉月二十三岁(1595)时,于古经训各有研究,尤其对《周易》,推高发隐,穷赜析微,更见心得。时东林学人钱一本(1539~1610)亦专精于《周易》,与顾宪忠、高攀龙等人倡儒道于东南,品衡海内,见汉月时赞言:「见公如见麟凤」[6]其后汉月又以《学》、《庸》、《论》、《孟》教授门人,与四方士大夫亦颇有交往。[7]89/89 汉月二十九岁(1601)时,走云栖向莲池(1535~1615)乞戒。莲池因朝廷
8、戒坛未开,只能先授予沙弥戒。直至汉月三十七岁(1608),才在灵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