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95966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7
《结合历史与现实,转化观念,优化教学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结合历史与现实,转化观念,优化教学行为结合教育改革的历史和现状,经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以下模型,展示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以期共同交流与讨论。课程学生教师基础世界形势国情目标 (教育观念整合模型)(图1)说明:世界教育形势(图中大圆)影响着各国的教育,每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国情(图中椭圆)着眼未来,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都是在本国的现实条件下(图中基础),由学生与教师在国家课程标准下开展的一系列向着未来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多维变向活动。持什么样的学生观、教师观和课程观,将决定着人才培养的不同方向和途径(图中折线段),
2、将以上这种认识(观念)模型化,称之为“教育观念整合模型”,图中折线称为“目标达成三维折线”。透过“教育观念整合模型”剖析几种存在局限性的教育观念(应用举例):4观念1(图2)所示:离开教师,学生中的一部分较好地通过自学教材,向着课程(实质上也只能是一些经验,处于较原始时期的教育观念)预设方向发展;一部分将按自己的喜好随所处环境自然发展,这种状态不利于基础教育的整体提高,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具体的实施者,从而不易实现(不能形成目标三维折线)。 学生课程基础(图2)观念2(图3)所示:没有课程(标准),教师等于师傅,学生就是
3、徒弟,技艺传承为主要的文化延续形式,学校就是匠铺,学生一入师门几乎没有选择余地(这实质上与小农经济相对应的教育观念),与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对大批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无从实现。学生教师基础目标(图3)观念3(图4)所示:(这一观念有相当的历史基础和存在范围)教师用教材教学生,学生没有主体性,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信息渠道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相同,教学方法主体为注入式,所培养的人才正统,教学目标三维折线降成了二维折线,创造性不足,不能适应未来世界发展的需求。4课程教师基础目标 (图2)四、在“教育观念整合
4、模型”下认识学生、课程、教师三位一体教育观念,理解新课程标准下三维目标的教育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来源:社会发展现实和未来需求是课程的主要来源,具有决定方向的作用,系统的基础教育是人才全面发展的必要基础,所以社会和国家未来发展需求同时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学科建设要求,从而为课程建设提供直接资源;又由于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同时也具有独立个性,具有个性发展需求,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直接与学生和已有课程相联系,因此学生与教师都为课程建设提供具有地方和个性特色的资源,三级课程管理从政策上给予了充分的保证。课程学生教师社会需
5、求 学科发展4课程目标基本取向:行为目标,教师依据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目标行事,基本上不顾及学生在课堂上的与教学预先目标不一致的想法,直接比较忠实地实施教学课程计划,主要关注的是结果,这一目标比较容易达成,是目前比较盛行的教学行为方式。由图中教师与课程二维决定。表现性目标:主要是对行为目标的一种反思性行为指向,关注学生在大方向确定情况下学生的个性化表现,比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但目标本身比较模糊,较难保证学生应获得的知识目标达成,见图中标示(主要由学生、教师二维决定)展开性目标关注的主要是过程,而较少关注预先设定目标,有顺其自
6、然的行为意识,由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个性表现得到尊重,偶发事件和问题较多,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所花时间和精力较多,一般不容易较好实施。目标 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展开性目标学生教师课程综上述,课程目标的设定,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师所奉行的教育理念,决定着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所以课程目标不能极端化,而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采用折线式的方式综合地予以把握和运用。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折线”路途上,有机融为一体,从同一起点出发,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上,根据恰当的目标设定,调整方向,控制速度和进度,
7、让学生在学生、教师、课程的对话过程和实施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乐趣,总结方法,形成自己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念。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