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20201
大小:59.5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故都的秋》学案(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学案【教学目标】理解秋蝉、秋花、秋雨、秋枣等意象中蕴涵的情感;掌握文章运用对比、比喻等多种手法摹写故都秋的方法。抓住“清、静、悲凉”这一特点,理解情景关系,明了作者感情特点。【课前预习】一、作者作品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三岁丧父。1913年,17岁的他随长兄一起赴日木留学,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冋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FI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2、,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I口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
3、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这种感受在当时其它人的作品屮也有痕迹。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二、给加点字注音单音节字落蕊(■)细腻(■)柘树(■)椽■子()着凉(•)颓废(■)缈鱼(■)壁•如()驯养()萧索()混沌()廿四桥()【文本研讨】一、文题中“故都”指的就是当时的北平,为什么不直接以“北平的秋”为题?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2)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是总起部分。第二部分(3〜12)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1、记叙:(3T1)依据
4、“清"、“静"、“悲凉”这一特色,逐一描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2、议论:(12)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的秋。第三部分(13〜14)总扌舌全文,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1、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有何特点呢?2、文章的哪些段落描写了故都的秋?是是怎么样表现这种特色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北国秋色的。3、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情感探讨】郁达夫对于故都的秋是怎么样的情感呢?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明确:第
5、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他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他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秋之深啊!)情感:向往、迷恋、眷恋确定了情感,下面请大家看到十二自然段,作者说“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的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喜欢秋景但是看到秋景就会有这样悲凉的情绪产生?明确:客观方面:故都秋天的景物所
6、体现出来的那种萧索落寞的景象。主观方面:1)社会环境的黑暗。“白色恐怖,使郁达夫心境不好;他心境不好,所以喜好冷色调,总想找宁静处”。作者在写这些描写色彩的词不仅体现了是故都秋“清”的特点,也是作者情感色彩的外显。2)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文人见落花而伤春,看流水而感时。他需要这样的景物来排遣内心的忧郁烦闷,把复杂微妙而又难言的情怀寄寓在秀丽的自然景物之中委婉而又曲折地表达出来。3)文人的“悲秋情结”。【课堂巩固】1、用《故都的秋》文章中的秋景做意象,仿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一首小令,写出《故都的秋》的
7、意境。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青天。秋草蓝花残垣,落蕊铺地,断肠人在故都报秋宗璞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