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体重管理与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孕期体重管理与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ID:32811841

大小:57.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孕期体重管理与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_第1页
孕期体重管理与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_第2页
孕期体重管理与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_第3页
孕期体重管理与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孕期体重管理与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孕期体重管理与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辽宁省木溪市中心医院产科病房辽宁木溪117000)【摘要】目的:探讨孕前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制定合理的体重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木溪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定期产检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并住院分娩的单胎孕妇590例。按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BMI<18.5为体重过低组,BMI18.5-24为体重正常组,BMI≥24.0为肥胖组。按孕期增重分为:孕期增重<10kg>10-15kg,≥15kg3组。记录分娩方式,剖宫产率

2、、妊娠期高血压(HDP)、巨大儿、胎儿牛长受限(FGR)、早产、妊娠合并甲减、胎膜早破、胎儿畸形等。结果:不同孕前体重的3组孕产妇比较HDP、巨大儿发牛率、剖宫产率、妊娠合并甲减发生率和早产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体重正常组中,孕期体重增长越多,其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早产率逐渐增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孕期体重增重<10kg及孕期体重增重10-15kg两组新牛儿畸形的发牛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孕期体重肥胖组中,孕期体重增长越多,其HDP发牛率、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早产率逐渐增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3、学意义(P<0.05)o结论:孕前体重肥胖组中及孕期体重增长多者,其HDP发牛率、巨大儿发牛率、剖宫产率及早产率高。【关键词】体重增长;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结局【中图分类号】R714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309-02近年肥胖和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肥胖不仅易发牛2型糖尿病,而R是GDM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1]。妊娠前身高、体重和妊娠期体重的增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木研究通过回顾木溪市中心医院产科病房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9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前及孕期体重的变化与围生结局的关系,提

4、示妊娠期规划营养饮食,合理控制体重可降低GDM妇女妊娠期不良围生结局的发生,提高妊娠期保健质量,改善母婴预后。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溪市中心医院产科定期产前检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并住院分娩的单胎孕妇590例。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既往无糖尿病、自身免疫病、心脏病、慢性高血压疾病、血液病、内分泌和慢性肾病等合并症;2•无吸烟史;3•单胎;4•有孕前BMI数据。排除标准:1.瘢痕子宫2•因胎儿畸形、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引产。1.2研究方法1.2.1依据孕前BMI及分组:孕前BMI二体重(kg)/身高(m²)o依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

5、防控制指南》[2],BMI<18.5为孕前体重过低组,BMI18.5-24为体重正常组,BMI≥24.0为肥胖组。1.2.2孕期增重及分组:按孕期增重<10kg/孕期增重10-15kg,孕期增重≥15kg分为3组。1.2.3观察指标:剖宫产率、妊娠期高血压(HDP)、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FGR)、早产、妊娠合并甲减、胎膜早破、胎儿畸形等。观察不同组别间以上指标的差异。1.2.4统计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相关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一般情况590例孕妇的平均年龄为(30.3&p

6、lusmn;4.2)岁,平均孕前体重(67.2±10.3)kg,平均孕期增重(21.9±7.5)kg。孕前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肥胖组构成比分别为4.5%(27例)、52.2%(308例)、43.2%(255例),孕期增重分别为(17.4±4.3)>(22.6±6.7)和(23.1±6.8)kgo2.2不同孕前体重组妊娠结局的比较590例新生儿中,无重度窒息及死亡病例。各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讨论目前,来自西方的很多研究表明,孕前肥胖和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

7、大儿、死产、胎儿畸形等很多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3-5]o孕前肥胖、超重者可能发生脂质代谢紊乱,其体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胰岛素降调节,糖耐量受损,且妊娠后胎盘分泌系列激素如胎盘催乳素、孕酮、雌激素等对抗胰岛素,导致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下降而抗胰岛素作用增加,从而使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大增加[6]。本溪市中心医院2013年和2014年的分娩量为4027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4.7%,其中孕前体重肥胖组孕妇占43.2%o孕前体重肥胖组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