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ID:32808148

大小:58.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_第1页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_第2页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_第3页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王雪媛1付福山2杨丽3(1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014010)(2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014010;3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014010)【中图分类号1R56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672-5085(2013)08-0426-02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近年哮喘机制方面研究进展非常迅速,哮喘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为多因素、多种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以致出现气道高反应性(AHR)、可逆性气流受阻和气道重建等表现。环境因素的变化亦不

2、可忽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硏究表明,在哮喘的形成和反复发作过程中,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响很大,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与哮喘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现就有关文献加以综述。1RSV感染诱发哮喘的机制1.1RSV感染诱发哮喘的机制Th细胞分为Thl和Th2两个亚型。Thl细胞主要分泌IL-2,INF-γ,TNF-β,介导细胞免疫;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10和IL・12,介导体液免疫。Thl/Th2比例失调及由此而产生的细胞因子失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Kim等[门研究证实合并RSV感

3、染的哮喘患者较非合并RSV感染者,IL-5明显增加,IL・5/IFN-γ比例明显增高,提示存在Th2型过度反应。另一项试验[2]在检测RSV感染患者鼻咽分泌物多种细胞因子,包括IL-4,IL-10,IL-12,IFN-γ及IL-4/IFN-γ和IL-10/IL-12比例后发现,RSV感染致气道炎症和哮喘发作的机制可能与Th2反应过强和/或Thl反应缺陷(即IFN-γ/IL-4降低明显)有关。上述硏究均提示RSV感染哮喘患者主要存在Thl反应缺陷。然而传统免疫理论认为呼吸道病

4、毒感染应该导致Thl反应增强,产生Thl型因子IFN-γ,进而抑制Th2细胞的形成,减少IL-4,IL-5等因子产牛,这实际上提示病毒感染对哮喘患者有益,但是临床研究证实RSV感染与哮喘密切相关,而Th2细胞的活化又是哮喘免疫功能调节紊乱的主要特征,目前许多研究仍在继续探索其中的联系。2002年邹毅等[3]报道,单纯RSV感染Balb/c小鼠后肺组织炎症T辅助细胞因子改变呈Thl反应,但经卵白蛋白致敏后再感染RSV,肺组织呈Th2反应,说明RSV与其他抗原相互作用的结果改变了T辅助细胞的选择性活化,使得细胞因

5、子形式由单纯RSV感染的Thl反应转向类似于哮喘的Th2反应。2002年Paia等[4]研究报道,婴幼儿期患严重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7〜8岁吋取其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给予RSV抗原及过敏原刺激,用ELTSPOT方法测定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4和INF-γ的量,结果显示这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4的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NF-γ^生的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对此结果PaiaP分析认为,早期严重的RSV感染诱导了Th2记忆T细胞反应,多年以后的RSV再次感染或过敏原的刺激,CD

6、4记忆T细胞即表现出细胞的细胞因子谱,显示Th2优势免疫应答。1.2RSV感染与气道炎症机制哮喘的本质是多种细胞、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促进炎症反应,增加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加强气道高反应性(AHR)。研究证实[5]RSV感染促进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聚集,影响气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并激活上皮细胞及上述细胞产生前炎症因子,女口IL、GM-CSF.组胺等。Mcnamara等[6]检测RSV感染哮喘患者BALF,发现IL-9明显增加(哮喘易感性的重要因

7、子),并进一步证实来源于中性粒细胞;IL-13是致敏原诱导AHR的重要介质。Park等[7]发现致敏小鼠合并RSV感染后,应用ILJ3抑制剂,AHR可明显减弱,此项实验可为哮喘患者提供了预防病毒感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新途径。U有研究证实RSV感染IL-13介导AHR是依赖STAT6信号转导通路在RSV感染致气道炎症及哮喘发作起垂要作用[8]。ETJ是引起气道收缩的主要炎性介质,RSV感染患者ETJ血浆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者[9]。此外,缓激肽、组胺、NO、ICAM-1等介质也参与这一机制。可见,RSV感染致哮喘发作涉及多种

8、炎症因子及多条途径。1RSV哮喘高危因素RSV感染是毛支后哮喘发生的独立而重要的高危因素,但这种危险因素在10年后逐渐消失。毛支后喘息或哮喘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家族哮喘史、特应质、RSV-sIgE增高、暴露于污染环境、被动吸烟等。关于RSV感染诱发哮喘的可能机制还包括:解剖学因素、神经体液因素及病毒■宿主免疫反应等。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