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06097
大小:53.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从课题入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课题入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课题入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澄迈县第二小学王芳芳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想象是人脑创新活动的源泉,联想使源泉汇合,而发散思维就为这个源泉的流淌提供了广阔的通道。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由个体想象、联想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而形成。想象力的发展,联想力的培养和发散性思维的开发是相辅相
2、成的,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发展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就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首要任务。那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身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就以小见大,从小题目做大文章,从如何抓住课题、深入题目挖掘课文阅读信息这方面来跟大家来谈谈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这个话题。题目是文章的旗帜,也是文章所提炼出的精华,它可以是奠定文章的整体内容的基石,也可以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也可以是文章思想的中心聚焦点等。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的题目具
3、有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情感倾向,或者起着行文线索等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文题目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借助文章题目学习课文,抓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一向的做法是严格要求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都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时首先要阅读题目,阅读题目时要落实三个小环节,一是要充分从题目获取信息,二是给题目开花,三是酝酿课前阅读愿望。这三个小环节,相辅相成,环环紧扣,缺一不可,我把它们合起来简称为:题目挖掘法。一、鼓励学生充分从课文题目的
4、阅读中获取信息。比如教《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思考:从课文题目中你可以获知什么信息?经过思考,学生大致可以获知以下信息:这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奠定了这篇课文的情感基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这篇课文的感情线索;从这篇课文的题目可以知道,课文中的“我”对祖国有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等。二、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给课文题目开花。给题目开花,即: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来尽可能多地提问题。个人认为,这是题目挖掘法中最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学习环节。比如:对于《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5、》这个课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要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文中的“我”指的是谁?文中的“我”是哪里人?“我”的祖国指的是哪一个国家?“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这个请求的?“我”请求谁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这么热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没有在自己的祖国工作和生活?课文会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一颗对祖国赤诚热爱的心?“我”为祖国做出了哪些卓越的贡献?从“我”的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成长的正能量?……再比如:对于《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个课题,学生一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出像以下这样的
6、问题:这本书的书名叫什么?这本书是什么体裁的?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为什么说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那么女孩子要不要读呢?如果读这本书,我们会有哪些方面的收获?这本书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吗?这本书是什么年代的著作?作者阅读这本书后有什么收获?课文中的“我”是从哪里获得这本书?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从课文题目看,这是一篇读后感吗?……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围绕课文题目提问题,既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