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滋阴燥湿方熏洗治疗外阴白斑41例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滋阴燥湿方熏洗治疗外阴白斑41例临床体会王艳(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邯郸056000)【中图分类号】R711.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011-01外阴白斑,也称为外阴白色病变⑴,是妇科中常见的疾病,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近年有年轻化趋势,三四十岁的女性发病较多,病程不一,甚至可达数十年。该病临床表现为:外阴疼痛伴有骚痒或奇痒,外阴皮肤黏膜色素减退、粗糙、硬化、溃疡等,甚至出现大小阴唇萎缩等情况,直接影响排尿和性牛活,痛苦程度难以表述,严重影响工作、牛活,H10%的患者可能发生癌变,近年来对木病釆取滋阴燥湿方熏洗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
2、简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了2010〜2011年在门诊就诊的外阴白斑疾病的病人41例,均具有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年龄19-67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21年。1.2诊断标准参考卫牛部规划教材《妇产科学》和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疾病的标准。诊断标准为阴部干涩灼热痉痒,病变皮肤多萎缩变薄,甚则干裂疼痛,带下量少,色黄或混有血丝八五心烦热或时有烘热汗出,头晕目眩,口干不欲饮,腰酸耳鸣,舌红,苔少或薄黄,脉沉细或细数。外阴皮肤粘膜色素减退为白色、花白或粉红、淡褐色等,可出现角化,粗糙增厚或萎缩变薄,弹性减退,可伴有溃疡。1.
3、3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的不同,攻补兼施,标木兼顾。采用中药水煎熏洗的常规治法;若病人有其它合并症,治疗吋应予以兼顾,协调会诊。优选方剂:土茯苓、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公英、地丁、大青叶、板蓝根、石膏、大黃、丝瓜络、路路通。中药各取十五克,水煎外阴熏洗,每日三次,疗程3个月。经治疗后,一般病人用药后瘙痒减轻明显,1个月左右始可出现外阴白斑色泽的变化,连续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病人应注意调节饮食,禁烟洒、辛辣食物,避免外阴刺激,保持乐观的情绪。1.4疗效判定按照临床治愈、有效、无效三级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痊愈:自觉症状消失,外阴皮肤粘膜颜色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病理检
4、查示正常或基本正常皮肤,停药3月未复发者。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外阴皮肤粘膜病变缩小,颜色较前有所加深。无效:坚持治疗1个疗程。症状和体征无变化。2结果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41例,痊愈24例,有效1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在临床治疗痊愈病例中,疗程最长者3疗程,以治愈为目的。治疗组治疗前后外阴瘙痒症状的改善明显,比较有显著差异。3讨论属中医学“阴痒”、“阴痛”、“阴疮”等范畴,多因肝经湿热下注侵渍外阴,或血虚肝吒、肝肾阴虚、肾阳虚衰等精血不能润养外阴所致。故滋阴燥湿为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本课题所应用的滋阴燥湿熏洗的治疗方法,无副作用、效果集中、靶向性强以及特有的快
5、速渗透于体内病变组织部位,使病变组织产生坏死,而周围组织却不会有任何损伤,不耽误学习工作,创出了“只治白斑、不伤组织”的临床疗效。熏洗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化瘀作用。土茯苓⑵、片鲜皮⑶清热燥湿,祛风解毒;蛇床子[4]、地肤子⑸祛风燥湿,滋阴止痒;蒲公英[6]、紫花地丁⑺消痈散结;大青叶⑻、板蓝根⑼清解湿热火毒;石膏[10]清热泻火、敛疮生肌;人黄[口]清热泻火,逐瘀通经;丝瓜络[12]、路路通[13]通经活络、利水消肿。方剂对于改善局部症状,疗效显著。局部给药通过皮肤吸收,药效直达患处,加之中药良好的消炎,收敛,生机作用能够获得疗效。熏洗方法先熏后洗,熏取其蒸汽
6、上升,借药力与热力作用,使膜理疏通,气血畅通,改善病损区微循环,增加细胞的营养,以达治疗目的。参考文献::609.[1]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⑵高学敏,钟赣生.临床中药学[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04-305.⑶高学敏,钟赣生•临床中药学[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74-275.⑷高学敏,钟赣生.临床中药学[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26-1028.⑸高学敏,钟赣生.临床中药学[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70-471.⑹高学敏,钟赣生•临床中药学[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
7、6,280-282.[7]高学敏,钟赣生.临床中药学[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82-283.[8]高学敏,钟赣生.临床中药学[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86-287.⑼高学敏,钟赣生•临床中药学[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87-288.[10]高学敏,钟赣生.临床中药学[MX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1,243-245•[口]高学敏,钟赣生•临床中药学[MX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1,342-346.[12]高学敏,钟赣生•临床中药学[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