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和宫腔粘连相关研究

人工流产和宫腔粘连相关研究

ID:32803205

大小:61.5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人工流产和宫腔粘连相关研究_第1页
人工流产和宫腔粘连相关研究_第2页
人工流产和宫腔粘连相关研究_第3页
人工流产和宫腔粘连相关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工流产和宫腔粘连相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工流产和宫腔粘连相关研究【摘要】目的:对人工流产与宫腔粘连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与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用粘连分离、宫腔镜下分离、水囊分离进行治疗。结果:人工流产后导致宫腔粘连可以进行治疗。结论:手术操作应规范防止损伤子宫肌壁,防止粘连;有感染因素存在时,应给予抗生素。【关键词】宫腔粘连;诊断要点;宫腔粘连宫腔黏连又称阿斯曼综合征,继发于宫腔内创伤性手术,也是人工流产(手术流产及药物流产)术后的一种近期并发

2、症。近年,其发病率略有上升趋势。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人工流产术后宫腔黏连的发生率为0.4%,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为0.6%o2010年我院门诊就诊一陈姓患者,35岁,G7P1,三年前顺产一女婴,自诉生育前人工流产2次,产后半年宫内放置节育器腰部酸痛,取出后未避孕,近两年人工流产3次,此次停经50多天,B超示:宫内早孕,来我院行人工流产术,术前常规血、尿、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均可,阴道分泌物清洁度111°,多量脓性分泌物,未见滴虫、霉菌、G双球菌。给予阴道冲洗上药,同时输液治疗,患者要

3、求签字手术,术后自行治疗。告知患者病情及手术、术后注意事项和并发症,患者仍然要求签字行手术。1病因与临床表现1.1病因手术创伤和术后感染。人工流产术中的不正确操作、粗暴或因不敢深入宫腔底部而反复在宫颈管处吸刮,造成子宫颈管内膜、子宫内膜及肌层的过度损伤;子宫内膜、宫颈管感染,尤其是重复人工流产,宫内膜损伤、感染机会增多,造成宫腔黏连的可能性增大;也可因药物流产后,绒毛组织虽排出,但蜕膜组织长期残留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引起长时间流血,继发宫内感染。1.2临床表现(1)闭经(或月经过少):人工流产术后闭经或

4、月经量显著减少。宫腔完全黏连者出现的闭经,使用雌、孕激素治疗无效;宫腔部分或轻度黏连者,月经周期可正常,但月经量稀少。(2)腹痛:一般多发生在人工流产术或刮宫术后1个月左右,突发性腹痛或周期性下腹痛或有子宫增大、积血者,应考虑有宫颈黏连。经扩宫术后流出陈旧性血液,症状和体征可明显好转。2诊断与特殊检查分型2.1诊断要点(1)有宫腔负压吸引或刮宫史。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2)对人工流后长期不育或反复流产,无宫颈内口松弛或有明显感染者,应考虑有宫腔黏连的可能;(3)人工流产术后闭经:有周期性下腹痛。严重者

5、经血可流到腹腔形成血腹,出现腹膜刺激症状,其后穹窿穿刺可阳性,应考虑有宫腔黏连之可能,但要注意与异位妊娠相鉴别。2.2特殊检查与分型2.2.1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以往常用此方法诊断宫腔黏连。1998年根据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的宫腔黏连范围及黏连部位的不同,将黏连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黏连范围3/4,宫壁粘着或黏连带肥厚,输卵管开口和宫腔上端闭锁。按国外妇科内镜协会的标准,对宫腔黏连作以下分类:1度:宫腔内有多处纤维膜样黏连带,两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正常。II度:子宫前后壁间有致密的纤维束黏连,两侧宫角

6、及输卵管开口可见。III度:纤维束状黏连致部分宫腔及一侧宫角闭锁。IV度:纤维索状黏连致部分宫腔及两侧宫角闭锁。Va度:黏连带瘢痕化致宫腔极度变形及狭窄。Vb度:黏连带瘢痕化致宫腔完全消失。3宫腔黏连的处理方法与预防3.1宫颈黏连的处理方法:先用探针进入宫颈管,慢慢分离,并探入子宫腔,可有陈旧性暗红色的粘稠血流出;再以宫颈扩张器,扩至7〜8号,可使储留的经血流出。也可用碘伏纱条置于宫颈内口48小时防止再黏连。3.2宫腔黏连:将子宫探针伸入宫腔后,前后左右摆动,分离宫腔黏连部分,分离后即可放置节育器,如计

7、划妊娠者,可在3-6月左右取出。分离黏连后,均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3预防措施:手术操作应规范,扩宫颈要按号逐一扩张,不可粗暴反复通过;选择合适的吸管,吸引时负压不宜过高。吸刮子宫不宜过度,以免损伤子宫内膜及基底层。吸头进出宫颈口时不能带负压,宫颈管内不应作吸刮(分段诊刮除外),应尽量减少进出宫腔的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钳夹妊娠产物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损伤子宫肌壁。人工流产术同时放置节育器,防止粘连。有感染因素存在时,应给予抗生素。参考文献:[1]陈芳,段华•预防宫腔黏连再形成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8、]•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5.[2]成九梅,靳琳,夏恩兰,段华.雌孕激素受体及转化生长因子B1在宫腔粘连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