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

浅谈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

ID:32801504

大小:60.0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浅谈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_第1页
浅谈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_第2页
浅谈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_第3页
浅谈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摘要】哲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并指导各门学科;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作用,就如同哲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作用一样研究整个世界,得出普遍规律;数学是总结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从而指导自然科学的发展,从高等数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进程中,高等数学里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量变与质变、微分与积分、有限与无限、离散与连续、直线与曲线、特殊与一般等,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其内在的哲学思想是人类心灵的智慧结晶,给人类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正确的方法论,对人类的思维发展又提供更大的启

2、迪作用。【关键词】髙等数学哲学思想对立统一思想辩证思一、量变到质变在进行高等数学的很多相关运算的过程中,实际上实现了事物从一个数量层次到另一个数量层次的质变,这种质变是经历了一个无限的量变过程才发生的;很多不可求的量,比如面积、体积、变力做的功、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物体在变化压强作用下所受的压力,都可以转化为一些微元的无限累积和,这都体现了哲学中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能力的局限,我们对事物的研究不可能穷其所有,亦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所看到、听到的仅仅是事物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将对一个事物局

3、部的个别的认识上升为对整体的具体一般规律性的认识,哲学上的方法叫“归纳”,与微分相对应,数学上叫积分。由此相应地我们就可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由此从量变引起质变;哲学与数学相互促进相互照应,哲学对于高数的学习有指导作用,通过高数学的学习,也体现了的哲学思想在高数中的实际应用。二、微分与积分在高等数学中,我们知道微分是对象按某种方式分解为微观组成单位,直至无穷小;积分是微观单位、以至于无穷小的单位按照某种方式组合成一个宏观对象。当牛顿、莱布尼茨证明了微积分的基本定理时,同时也指出了微分

4、与积分互为逆运算,是一对矛盾概念,既对立又统一。很多在大区间不可求的量,把大区间分割成无穷多个“小”区间,先求这个量的微元,然后求微元的累积和,即积分,便得到在大区间上的这个量的宏观值,这就是高等数学中的“微元法”思想,它充分体现了微分与积分思想在同一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构成了微积分研究内容的最重要部分,在微分与积分是高等数学课程主要矛盾的观点下,求微分或积分的问题不再对一个个问题来处理,而是有了统一的方法;微分中的一条定理,积分中也应有相应的定理,反之亦然,两者之间相互对应,又统一,是一个事物的

5、两个方面。三、有限与无限高等数学中的有限与无限也是对立的统一,高等数学中通过有限认识无限;反过来,也通过无限来确定有限。高等数学的理论基础是极限理论,运用极限理论,高等数学中许多量实现了有限与无限的转化。极限是讨论处于无限变化过程中变量的变化趋势的,极限概念是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无限是有限的发展,无限个数目的和不是一般的代数和,把它定义为”部分和"的极限,我们只有借助极限,才能够认识无限。无限可分概念仅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之中,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人们只能通过运用日常生活的有限来认识自然万物,任何超越有限

6、而抽象地谈无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正如爱因斯坦曾说过:”抽掉任何物理内容的空间概念是不存在的。高等数学中几乎所有的无限的量都可以通过有限的量得到;通过有限个矩形面积的和,去认识整个曲边梯形面积等有限蕴含无限的哲学思想都随处可见。反之,一些有限的量也可以通过无限的量得到,有限与无限这对矛盾,在高等数学中贯穿始终,既对立,又统一。四、高等数学中的辩证思想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创立标志着数学由”常量数学”时代进入到”变量数学”时代,这种转变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变量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变量、函数、极限、微分、积分、微分法

7、和积分法等从本质上看是辩证法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思想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思想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的思想也就顺理而成了。辩证法思想在微积分中体现了曲线形和直线形、无限和有限、近似和准确、量变和质变等范畴的对立统一。它使得过程与状态,阶段与瞬间;局部与整体,微观与宏观之联系更加明确;使我们既可以居高临下,既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又可以析理入微,从微分角度考虑问题。再如,近似和精确是既对立又统一,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就

8、是微积分中通过求极限而获得精确值的重要方法。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数学家刘徽提出割圆术作为计算圆的周长、面积以及圆周率的基础。其方法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台体而无所失矣。”他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去逐步逼近圆。祖冲之按刘徽割圆术从正六边形连续算到正24576边形时,得到圆周率n的上下限:3.141592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