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99932
大小:55.4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缓解静脉补钾局部疼痛方法的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缓解静脉补钾局部疼痛方法的观察李秀芹孙淑珍(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山东平度266700)【中图分类号】R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154-02静脉补钾在临床中普遍应用,K+在机体代谢维持神经肌肉兴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K+对血管壁上末梢感受神经细胞刺激很强,迫使患者减慢输液补钾速度,延长时间,甚至停止补钾,影响补钾治疗。因此,如何减轻局部疼痛,在人性化护理的今天,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对比观察,发现芦荟湿敷除了用于烧伤及疮肿疗效显著外,并可用鲜芦荟汁治疗静脉炎。通过芦荟
2、以上作用,我们决定采用生鲜芦荟及生理盐水对局部注射氯化钾部位湿敷进行对比观察,以探讨芦荟和牛理盐水湿敷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3月一2005年3月普外泌尿科术后滴注氯化钾致严重疼痛病人210例,其中53112例,女98例,年龄20-65岁,平均43岁,有用药禁忌症及感觉障碍病人除外,智力、痛觉、语言表达均正常。穿刺部位:上肢170例,下肢40例,穿刺血管多为浅静脉,且静脉均弹性好,无损伤,滴注液体均为10%葡萄糖溶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内加10%氯化钾15毫升,疼痛时间多发牛在静脉输注氯化钾溶液5min-1
3、0mino1.2方法1.2.1分组及湿敷方法:将210例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各70例。三组病人年龄、性别、病情、静脉输液量、输注的氯化钾浓度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oA组病人对局部注射疼痛部位不做任何处理;B组釆用牛理盐水纱布湿敷疼痛部位至输液完毕;C组将采摘的鲜芦荟对切成两片,内面湿敷于疼痛部位至输液完毕。1.2.2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口述分级评定法⑴,即根据病人对疼痛的语言描述,将疼痛分为三度。0度:基本无疼痛反应;I度:轻度疼痛但可以忍受;II度:重度疼痛难以忍受。1.2.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ch
4、i;2检验。2结果三组病人疼痛程度情况比较表1三组病人疼痛程度情况比较三组比较P<0.01o表1示:B、C组与A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t;0.01);B、C组比较,后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前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芦荟湿敷缓解疼痛效果优于其他方法。3讨论氯化钾是外科补液中最常用的药物,而静脉补液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滴注部位的疼痛,特别是高浓度补钾,常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解决方法吋减慢滴速,或者降低浓度,轻抚疼痛部位,但效果欠佳,而且由于滴速的减慢或者输液量的增加,常常影响药物疗
5、效,同吋延长了输液吋间,给病人带来不便,耽误病人的活动,尤其是术后需要早期活动的病人,增加了病人的卧床时间,减少了病人的活动量,直接影响术后恢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机会,给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通过临床实验观察我们发现芦荟、生理盐水湿敷均可缓解静脉补液疼痛,但芦荟湿敷缓解局部疼痛优于生理盐水,而生理盐水湿敷优于未作处理组。芦荟为百合科植物,芦荟汁含大量的水分和多种成分,其中异柠檬酸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扩张毛细血管之功效,其芳香成分具有极好的镇痛作用[5]。芦荟中水分渗入组织后,可降低钾离子浓度,减少钾对局部的刺激,从而减轻疼痛;芦荟有扩张毛细血
6、管的功效,能缓解静脉补钾引起的血管痉挛性疼痛,加上芦荟本身的镇痛作用,故用其湿敷能缓解静脉补钾引起的疼痛,减轻病人的痛苦。而生理盐水湿敷后钾离子向外扩散,降低钾离子的浓度,钠离子进入组织使被钾离子去极化的神经细胞感受器超极化,钠离子进入膜内引起去极化产生电流,冲动沿着神经进行正常传导,所以钠离子增多阻碍内流,阻止传导,从而使其兴奋性降低,痛阈增高,从而缓解疼痛[5]。另外,生理盐水价格低廉,来源广泛,芦荟易于种植,繁殖较快,易于成活,经过比较,此两种方法均安全、方便,不会对肌体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有疗效,尤其是芦荟湿敷,是缓解静脉补钾引
7、起局部疼痛较好的方法,值得护理同仁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陈明慧,顾云,李君久,等•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缓解方法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3):174.⑵范作升,孙丽荣,薛宗勇,等•纠正静脉补钾疼痛的临床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1-2.⑶于涛毅,李飞娥,刘道莲•地卡因和硝酸甘油外敷减轻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的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4):10.[4]周光玉,潘宜。氢漠酸山萇著碱外涂治疗静脉输注氯化钾引起的疼痛•山西护理杂志,1999,2(0).[5]PatrickDW,RonaldME主编.赵
8、宝昌,崔秀去译.疼痛学[M]第三版。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8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