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胎盘早剥的探讨

36例胎盘早剥的探讨

ID:32797389

大小:56.3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36例胎盘早剥的探讨_第1页
36例胎盘早剥的探讨_第2页
36例胎盘早剥的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36例胎盘早剥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36例胎盘早剥的探讨李亚杰1赵群花1单艳红2(1潔河市第三人民医院462000;2潔河市召陵区妇女儿童医院462000)【中图分类号JR714.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214-01【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临床表现、诊疗及预防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一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胎盘早剥的病因、临床表现即诊疗情况。结果孕妇血管病变及机械性刺激是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腹痛伴阴道流血及胎心变化是常见临床表现,重症者出现板状子宫、血性羊水,甚至

2、休克。结论加强孕期检查、产前宣教工作,及早发现并治疗孕期出现的并发症,提高对胎盘早剥的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起病急发展快,处理不及时可危及胎儿及母体牛命。近年来发现胎盘早剥的新牛儿可有严重后遗症,表现为显著的神经系统发育缺陷、脑性麻痹等⑴。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3月一2012年3月共住院分娩5309例,发生胎盘早剥36例,全部病例均在产

3、后检查胎盘确诊。胎盘早剥发牛率为0.67%,患者年龄在21—45岁,确诊初产妇17例(47.2%),经产妇19例(52.7%),发病时孕周37一36周9例(25%),孕周37—41周27例(75%)。1.2临床表现36例中有14例产前出现明显腹痛,阴道中等流血,色红。胎心音110—180次/min占39%,胎儿窘迫9例占25%,休克低血压8例占22%,DIC1例占0.27%,另有6例产前无任何症状,产后常规检查胎盘有凝血块及压迹确诊。1.3诊断36例均在产后检查胎盘发现凝血块而确诊。I度胎盘早剥指有

4、或无腹痛,胎位清胎心正常,仅在产后检查见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本组6例占16%oII度胎盘早剥指胎盘剥离面站1/3左右,持续腹痛、阴道出血,胎盘附着处有压痛,有宫缩间歇,本组28例占78%oIII度胎盘早剥指剥离面大于胎盘的1/2,患者有休克症状且休克与阴道失血不相符,宫缩无间歇,子宫硬如板状,胎心咅多消失,本组2例占5.5%O1.4发病原因主要原因见表妊高症为主要原因,与其他诱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其次为胎膜早破、外伤等其他因素。表1主要原因例数百分比率妊高症1233%胎膜早

5、破1028%外伤616.6%羊水过多411%双胎25.5%其他25.5%1.5母婴结局①产妇情况,无1例产妇死亡。剖宫产率为56.5%,产后24h出血量≤500ml13例,500—1500ml18例,≥1500ml5例。子宫卒中4例,DIC1例,子宫切除1例。②围产儿情况,死胎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9例。2讨论2.1病因胎盘早剥的病因尚不明确,其病理生理表现为胎盘后血肿形成。血液积聚于底脱膜内形成血肿,致使该处胎盘与子宫壁分离,随着胎盘后血肿压力的增加,血液浸入子宫肌层,引起肌纤维分离、变

6、性其至断裂,当血液渗透至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呈蓝紫色瘀斑,称为子宫胎盘卒中[2]。本组以妊高症为主要原因。因此通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及控制妊高症,防止胎膜早破,能明显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率。2.2诊断早期胎盘早剥的症状及体征不明显,易与先兆临产、早产、前置胎盘、胎儿宫内窘迫相混淆。因此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相当重要。基层医院多依赖B超检查,漏诊率较高,从而错过最佳治疗吋期,给母婴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当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到胎盘早剥:⑴无原因的胎心音异常伴产兆或临产[3]。⑵无原因早产[3]。⑶子宫高张[3

7、]。⑷无原因的潜伏期延长。⑸无原因的中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星增高。2.3处理一旦确诊应尽快结束分娩,防止并发症出现。分娩方式依患者情况而定。如经产妇宫口开大5cm以上,估计短吋间内可分娩者,可阴道分娩。人工破膜时羊水应缓慢流出,并用腹带裹紧腹部压迫胎盘使其不再继续剥离。对不具备阴道分娩条件者,应选择剖宫产结束妊娠。子宫胎盘卒中不是子宫切除指征,可配以子宫按摩和热盐水沙垫湿热敷子宫,积极处理并发症,防止DIC发生,纠正肾功能衰竭,防止产后出血。2.4预防加强孕期产前宣教工作,按吋进行产前检

8、查,及早发现并治疗孕期并发症,对合并高血压、慢性肾炎等高危妊娠应加强管理。妊娠晚期避免仰卧位及腹外伤。遇有羊水过多或双胎分娩时,避免宫腔内压力骤减,加强责任心,防止轻型胎盘早剥发展为重型。参考文献⑴⑵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3-116.[3]李大.现代产科治疗学[M]•第2版•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32-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