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第2196页)浅析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

(转第2196页)浅析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

ID:32797010

大小:55.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转第2196页)浅析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_第1页
(转第2196页)浅析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_第2页
(转第2196页)浅析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_第3页
(转第2196页)浅析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转第2196页)浅析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转第2196页)浅析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郭彬兵(江西省赣州卫牛学校江西赣州341000)【摘要】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伴有全身不适等。是当今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西医对于痛经缺乏有效地根治方法,本文将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下注、气血虚弱四个常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关键词】痛经;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99-01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紙

2、。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牛活带来影响。西医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多指牛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牛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病因多与内分泌因素,子宫因素,遗传因素等相关,治疗方法包括止痛药、激素类药,手术等。病人对西药极易产牛耐药性,而手术的复发率较高,因此西医对痛经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致使大部分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而中医则从病因着手,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型表现而施以不同的方药对痛经进行治疗,从根木上缓解了症状,降低了痛经的发

3、病率。1病因病机月经周期是女性牛理过程中阴阳消长、气血变化节律的体现。中医认为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冲任阻滞所致。或因郁怒,气机不利导致气滞血瘀,经血滞于胞宫,排出不畅而疼痛;或因经期感寒涉水,寒湿内侵胞宫,经血为寒湿所凝滞,排出不畅,不通则痛;或因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行经后气血更虚,致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2辨证论治根据疼痛发牛的时间、性质、程度,以及月经期、量、色、质,兼症,舌、脉等进行辨证分型论治。2.1气滞血瘀型每于经前1〜2d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

4、痛,或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常伴有心烦急躁易怒,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或弦滑。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止痛。基础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2.2寒凝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经期延后,月经量少,经色瘀黯有块,或畏寒身痛,手足欠温,面色白,舌黯苔白润或腻,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暖宫止痛。基础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2.3湿热下注型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紙胀痛,或平时少腹时痛,经期加剧,或低热起伏,伴经色暗红,质稠有块,或带下黄稠,小便短黄,大便不爽,舌

5、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基础方用清热调血汤加减。2.4气血虚弱型。经期或经后1〜2d,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经水色淡,量少质稀,或月经后期,面色萎黄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少便澹。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治宜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基础方用八珍汤加减。3临床病例在江西省中医院妇科进修期间,临床上治疗痛经的病证以气滞血瘀型及寒凝血瘀型为多见。3.1病例一李某,女,24岁,未婚,2007年8月6号初诊,正值月经来潮第一天,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四肢冰冷,双手抱腹,恶心呕吐,轻微腹泻,自诉月经量少,色紫

6、黯有块,经期一般为两天,行经期间小腹绞痛,且有胀痛感觉,痛经四年,经前一•周乳房胀痛有块,平素性格内向,为小事斤斤计较,爱生闷气,对伤害不能忘记,常和同事发生口角,易抑郁恼怒,经前或经行期间腹痛难忍,偶有呕吐晕厥,不能坚持工作,自服中成药逍遥丸效果不明显,对西医非蚩体药物已不敏感,最严重吋注射针剂654-2,现在注射剂已不起任何止痛作用故来我院要求中医治疗,患者体型消瘦,月经量少,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黯有瘀点,脉沉弦,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痛经,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15克,川苇15克,赤芍15克,枳壳15克,延胡索1

7、5克,五灵脂15克,乌药15克,香附15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丹皮12克,甘草6克,三剂,水煎服,连服三个疗程,疼痛消失,随访未再复发。3.2病例二朱某,23岁,学生,患者自诉前一天曾吃冰饮料,今日来月经三小吋,下腹痛剧,伴手足厥冷,冷汗淋漓,头晕恶心呕吐,经量少色黯,有家人扶来急诊,检查:腹部平软,无压跳痛及反跳痛,舌质淡黯,苔白润,脉沉紧,诊为寒凝型痛经,即针刺双侧合谷和三阴交,用补法留针20分钟,同吋用艾条温和灸关元和中极,经处理患者疼痛逐渐减轻,面色有苍白转红润,手足转暖,经行通畅,辨证为寒凝血瘀型,治

8、法:温经暖宫,化瘀止痛,拟方少腹逐瘀汤,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苛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黃9克,五灵脂(炒)6克。连服五剂,月经干净后服用当归、羊肉煮汤,口服乌鸡白凤丸,每天一丸,经前几天及经期禁吃生冷寒凉之品,连用三个周期,随诊三个月无痛经出现。4讨论本病属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发病原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