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遭轰引发文化大讨论网友于丹该醒醒了

于丹遭轰引发文化大讨论网友于丹该醒醒了

ID:32794556

大小:4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5

于丹遭轰引发文化大讨论网友于丹该醒醒了_第1页
于丹遭轰引发文化大讨论网友于丹该醒醒了_第2页
于丹遭轰引发文化大讨论网友于丹该醒醒了_第3页
于丹遭轰引发文化大讨论网友于丹该醒醒了_第4页
于丹遭轰引发文化大讨论网友于丹该醒醒了_第5页
资源描述:

《于丹遭轰引发文化大讨论网友于丹该醒醒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于丹遭轰引发文化大讨论网友:于丹该醒醒了2012年11月20日来源:扬子晚报作者:杨朝清分享到:更多4821人参与0条主评论164条评论0条总评论于丹频频惹争议。于丹在北大发言被呛离场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关于学术明星与传统文化、道德建设与文化涵养的大讨论。学者观点不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狂热地捧一个人和粗暴地轰一个人一样,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行为。大学是一个可以说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6/6新农学派联合创始人马达飞认为:其实所谓文化,贵在“兼容并包”。李泽厚曾说:“于丹是精英和平

2、民之间的桥梁”。于丹北大遭轰只能说,文化复兴,文人素质,还需假以时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郑成新认为,北大学子一般绝对不会无端地对一位大师无理的;如果大师真有出格的言行,遭受一次清纯学子的洗礼也是值得庆幸的事;太顺当且不知道天外有天的时候,正是需要旁人的警醒时分。我们恰恰要为北大学子的举动喝彩。微博发声种种网友@Warrenwei认为于丹不谈制度只讲道德。道德的确说得很好,和我们80后的教科书上说的基本一样。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大家发现很多时候教科书骗了我们。所以不喜欢也很正常。网友魏开忠:北大已经斯文不在。于丹固然浅

3、薄,但来者是客,北大人文百年,至今居然不懂起码的尊重,令人不安。网友@SummerBlossom认为,于丹以娱乐明星的包装兜售披着文化外衣的“心灵鸡汤”,的确让人反感。网友@喑篱认为,北大精神不是哈腰被妥协,而是不苟同。正因此种精神的倒退,如今的北大常成千夫所指。6/6网友雁门愚人:在网上看到题为“于丹北大谈昆曲被轰下台观众称其亵渎艺术”,觉得此举虽有些过分,却也是“得体”的表达,因为我也早觉得于丹该醒醒了。年初她在央视讲古诗词,就那么忸怩作态,晦涩难懂。演艺界的丹丹都懂得急流勇退,愿教育界的丹丹也能知趣收手,别让

4、此“不得体”的一幕再上演了。该干嘛干嘛去吧!周小璐一次次的争议事件 ●2010年,于丹的新书《于丹〈庄子〉心得》3月3日在北京首发,当天就售出1.5万册。但是同时,反对她的声音也很强烈,3月3日她在签售新书当天就遭遇到一位男子现场抗议。随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大学的10名博士联名,称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甚至要求她从《百家讲坛》下课,并向观众道歉。6/6●2010年,于丹有望代替余秋雨入主青歌赛的消息一经在网络上传播,便引起网友们的强烈反馈。网友“飞翔的梧桐子”发帖说

5、道:“这个综合素质评委的位置不好坐的。余秋雨已经把这个评委弄成了典范,下一届无论换谁来,都会被人拿来和余秋雨相比。但是目前中国,在博学+口才+名气+威信上,综合起来能和余秋雨媲美的学者,我看恐怕除了于丹莫出其右者。”但也有网友旗帜鲜明地举了反对牌:“于丹文化底子跟别的百家讲坛老师比,薄的太多,百家讲坛中硬伤一堆,自己先补补课。事实上,真正做学问的人是不会来当评委的,只有那些浮华的所谓文人热衷于这类活动。”而网络上诸如此类的“丹蜜”和“丹黑”的针锋相对屡见不鲜。●2012年5月,《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根据于丹在央视

6、三套《丹韵词音》节目的讲稿整理出书,内容延续了于丹一贯的通俗易懂、风趣抒情,以妙语连珠激起读者共鸣。于丹讲述的“古典”不是最准确的,细节阐释上甚至存在不少争议之处,依旧是对“古典中国”进行了简单化的过滤与温情化的处理。不过,比起唤醒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都不那么重要。●2012年6月,有人在中国作家协会公布的2012年拟发展会员的公示名单中,发现了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于丹的名字,由此引发了争议。有人质疑,于丹是学术明星不能算作家。中国作协新闻发言人陈崎嵘回应称于丹完全符合加入作协的条件。于丹本人的解释是为了更好地维

7、权:“过去我出书后,涉及维权方面的事情,一般都是新闻出版总署在和我联系,我就以为我是归这个系统管。后来有一次在做文化活动,正好见到中国作协的人,对方说‘对啊,你应该加入作协的’。然后我就给作协提供了材料。”好一场“游园惊梦”杨朝清于丹北大一游,换来的却是噩梦般的“游园惊梦”,却不知,惊的是北大?还是于丹?6/6对于“电视学术明星”,人们有着暧昧难清、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感受。易中天教授曾经在一次讲座中调侃,有些人之所以送他一顶“学术超男”的高帽,并不是恭维他学术做得好,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隐喻他也会像“超男”、“

8、快女”一样,蹦跶不了几天。易中天也好,于丹也罢,“电视学术明星”早已从学术的“冷板凳”中解脱出来,进入大众传媒这一热门行当,“将大学讲堂搬到荧屏上”,以通俗的语言进行经验型知识的传授,缩短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的连接距离。只不过,当学术遭遇收视率,当悬念制造成为惯用伎俩,当背后的利益链条若隐若现,“电视学术明星”也不可避免地遭遇老百姓的“口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