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63297
大小:67.4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5
《对语文自主学习几点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语文自主学习几点思索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学习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这些体现了新时期对语文教育的崭新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然而《语文课程标准》要在现实语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功效,主要依靠的是语文教师。因为是我们每天面对学生,是我们实际进行语文教学,没有我们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再好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只能是一纸
2、空文。在我看来语文课不只是教书、教学生,更主要的是要教学生学。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敢于质疑问难,才能培养他们大胆探索的思维品质。—.自主学习的系列性如何使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首先在于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且要让自主学习在整个的教学计划中系列性。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等要素,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的一种教学手段。对教师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进行有序、优化的布局安排。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留着不讲。”不讲的东西就好比学生思维的引爆器,马上就在学生的思维中出现
3、问题。所以教师在设计整堂课时,要留有一定的“空白”,特别是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他们易于产生直观感受、形成领悟共识,易于激起情趣,主动构建知识。因而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系列性,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资源的整合,问题的探讨,疑难问题的思辨。从高度、广度、深度去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的常态性在教学中我们也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以发展为主旨”的原则进行教学,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爱”与“会”的良性循环。我们要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平等参与者的"同伴”角色转换,逐步树立“大语文观
4、”,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变“少数教育”为“全体教育”,变“重知识的传授”为“重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变“重工具性”为'‘工具与人文并重”,充分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综合素质。1•激发兴趣是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能化低效为髙效。因此我认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的前提条件。“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活动、渗透主题
5、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质疑激趣,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的振奋状态。每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应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渲染一种乐学的氛围,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而且要做到堂堂要新,要让学生意想不到,出其不意,“先发制人”。导入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文体不同课文内容安排设计,故事、歌谣、音乐、游戏、幻灯等等都可随机使用。例如:在讲授诸葛亮的《出师表》时,可以以《三国志》这个电脑游戏为突破口,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谈论三国中感兴趣的人或事(无论你的观点是不是和别人一样,还是差异很大,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热烈的氛围)。然
6、后循着这条线向学生介绍诸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故事,逐渐在轻松地气氛中引到《出师表》的写作背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进入文本的学习。教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幼时记趣》一文时,也可先让学生讲述自己幼时的趣事,作为初中的学生童心未泯,说到趣事,同学们个个都会七嘴八舌,踊跃抢答。我们就可以此为契机进入课文,看看清代的沈复幼时的趣事是什么。再例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就可以直接先播放王菲的《明月几时有》等等。这样新颖的导入可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迫切地想知道文章的内容,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这种强烈的求知的欲望当然
7、也会使其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索取”,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长时间的积累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合作探究是核心。《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那么我们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做到教学不但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而且在注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配合的同时能够进行很好的探索研究?如何变“少数教育”为“全体教育”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则就是教师要想、要敢、要真正的放手。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哪怕是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