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47378
大小:74.1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5
《关于古代气候研究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古代气候研究的几点思考2005-05-08赵治乐原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从》2004年笫1期,中国经济史论坛点击:4194一关于材料的选择关于古代气候研究的几点思考——以《黄淮海平原北宋至元中叶的气候冷暖状况》为例起跆乐(武汉大学历史系,湖北武汉,430072)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提要关于古代中国气候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方法上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梅花、柑橘等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的生物物种,被过分强调,而特殊小气候下的个别现象往往被放大为普通规律。相反,对雨雪霜等物理现象关注不足。经常有意无意地以冬季温度来代表全年温度,而忽略了其他三个季节;对史料的理解过于片面,在作气候对比时出现标准的游
2、移变換,论据与结论之间缺乏严密的逻辑必然性,运用理论时亦有随心所欲之处。这些似乎可以归结为“以论带史”所致。关键词宋代气候冷暖状况史料关于古代中国气候冷暖状况,已有很多研究成果问世,但争论仍然较大。以两宋时期的大陆东部为例,竺可桢先生认为北宋时期已开始转向寒冷,“十二世纪初期,中国气候加剧转寒……第十二世纪刚结朿,杭州的冬天气温又开始回暖……这种温暖气候好象继续到十三世纪的后半叶”①。此文发表后产生很大影响,但也不乏商榷者,尤以满志敏先生《黄淮海平原北宋至元中叶的气候冷暖状况》②最为全面、坚决,其结论也被不少学者接受,屡被征引,似已成为定论。笔者在详读满文之余,发现存在一些瑕疵,不
3、敢苟同,而这些瑕疵多为今人研究古气候存在的通病,故特撰拙文,以就正于方家。①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②见《历史地理》第1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以下简称“满文”。一关于材料的选择首先,对于古代气候的研究,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但相对于植物、动物的分布,冰、雪、霜等记录应该更关键有力。因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静水(有结晶核)自然就凝结成冰,并不受时间和人工等任何影响,先秦如此,宋代如此,当今亦如此。相反,我们用作证据的大部分植物,不但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满先生曾将其划分为自然分布型、经济分布型、观赏分
4、布型和抑制分布型四类③。而且,由于人类需要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也会在古代和现代形成很大差别,有的退化,有的进化,无论是其分布区域,还是生长时间,都难以与现在的所谓同类物种作简单的相提并论。满文大量使用的证据,如稻、麦、柑橘(满文作桔)、芒麻、梅花等,无不属于此类。譬如水稻,不知宋时的水稻该与现在如何对比?与哪个品种对比?③满志敏:《用历史文献物候资料研究气候冷暖变化的几个基本原理》,《历史地理》第1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农作物如水稻对生长环境的变化相当敏感,山南山北的不同,耕作技术的差界,IU土质地的好坏,播种时间的先后,都会影响其发育和成熟。据一些有经验的老农介绍,同一
5、品种在条件完全相同的相邻两块田里种植,其收获时间可由于耕种者的不同而有15天左右的差异。只要对农业有所了解,就会知道任何时候,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等)的收获从来都不是同时的,一块出已收割完毕,旁边的出可能还在泛青。在这种情况下,满文极力推导,也只能得出3、4天的差别,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满文中曾举宋神宗时的观稻时间作为水稻完熟期的标志,其中1074年为10月4日,1083为11月20R,前后相差47天,而总的平均时间为10月31R,差距亦达到27天之多,我们能就此断定短短几年间气候波动如此剧烈吗?满志敏先生在“讨论人类活动对生物分布影响的基本模式”时,曾“假定在一个广大的区域内无地形
6、和土壤的差异,湿润程度满足生物的生态需要,不构成对生物分布的影响,而温度由南向北递减,是影响南方型牛物向北扩展的唯一因素”①。但这毕竟只是“假定”,实际情况显然不可能这样理想。所以在宋代气候研究的可靠性方面,冰雪记载理应大于动植物牛存界限,而作者反以动植物分布界限为据,却将冰雪记载置于次要地位,考虑较少。其次,将一年的温度仅仅局限在冬季,甚至以冬季的情况来代替全年的情况,是现在很多古气候研究的通病,这样做显然是不全面的。实际上,有很多冬季偏暖但春季或秋季偏冷的年份,全年温度就无法以冬季来代表。我们看到,在1875-1880年期间,北京地区1、2、12月的月平均温度分别是一5.8°C
7、、-1.9°C、-3.4°C,年均温度是11・8°C;而在1954-1964年期间,北京地区1、2、12月的月平均温度分别是一4.2°C、-1.8C、-2.4°C,整个冬季的平均温度己上升了o・9°C,但年平均温度仍是11・8°C②,可见,以冬季温度代替全年温度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合适的。王绍武先生早就指出:“另一个问题是未指出季节,由于所用史料大部份是冬季,或至多是冬半年的记载,所以很难说能代表全年”③。“过去根据史料研究气候变化时,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冬季,但实际上各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