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末新政研究的几点思考

关于清末新政研究的几点思考

ID:25702635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2

关于清末新政研究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清末新政研究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清末新政研究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关于清末新政研究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关于清末新政研究的几点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清末新政研究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清末新政研究的几点思考近年来,当近代史研究领域渐趋后移,不少学者纷纷转向民国史的研究时,清末新政成了晚清史研究的一个热点。关于清末新政的总体研究,可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分界线。此前的研究主要是作为辛亥革命的背景来叙述,甚至当作革命的对立面来批判,多是否定的评价;此后才逐渐从总体上把新政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专题研究,并多有正面的评价,至今成为一个趋势。清末新政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制、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改革运动。关于清末新政各个领域的具体研究,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不平衡性:个别问题探讨较为深入,大多数问题的研究显得相当薄弱。如果要对近年来的新政研究从学术史的角度作

2、出总的估价,那么可以说还只是处于一个刚起步的初级阶段。1.清末新政研究尚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对清末新政总体评价上不甚客观,有故意拔高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这个问题主要在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的讨论上表现出来。以往长时期内,国内学术界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研究主要以辛亥革命为主线,清末新政只是作为背景来叙述,而且经常被当作批判的对象,几乎是被完全否定的。近年来,随着清末新政的研究成为热点,有人又反其道而行之,人为地以贬低辛亥革命来抬高清末新政。其实,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做法都不是客观的历史主义的态度,是片面而不可取的。其次,学风较为浮躁,缺少深入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这个问题大致有三

3、种表现:一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忽视。有人喜欢动则自称填补空白,其实只是因不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而做了无谓的重复劳动。二是一些好辩之士故意标新立异。或为了快出“成果”而经常故意与人唱反调;或为了出“名”而专挑名人大家论战。三是寻题目做文章,甚至人为制造“假论题”。不是从最基础的研究工作做起,不熟悉基本的资料,不了解学术动态与趋势,找不到问题研究的切入点,而只是随意挑个题目拼凑成篇,结果所做只是时下颇为人所不齿的所谓“低水平重复劳动”。更有甚者,抓住前人的一些人所共知的明显错误的观点大肆辩驳,以为有新发现,其实所辩所驳只是毫无意义的“假论题”而已。导致学风浮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功利主义思想在作怪。史学研

4、究是一门艰辛的学问,没有任何取巧的法门,只有扎扎实实去做实在的研究,才会有所贡献。再次,高水平论著少见。与近代史研究的其他领域相比,清末新政的研究确实是个薄弱环节,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高水平论著不多,以往的研究成果与人们所认可的清末新政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这个课题的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较多的精力耗费在一些无谓的论辩和简单的重复劳动上,而较少实在的研究。2.清末新政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可以进一步拓展。第一,从清政府的角度研究清末新政。较长时期以来,我们的史学研究对政府与上层社会有所忽视,对清末新政尤其是预备立宪的研究,只是作为辛亥革命的对立物提及

5、。诚然,新政确实有对抗革命的一面,但也有不容忽视的其他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来自西方列强的压力,庚子年十二月十日(1901.1.29)清政府“新政”上谕的发布就是向西方列强表示一个政府开明而不顽固保守的态度,张之洞、刘坤一在商讨《变法三折》时也特别注意“新政”是要努力求得西方列强的同情理解。当然,无论是对抗革命还是缓解列强的压力,都只能是外部因素。那么,清末新政是否有来自清政府内部的动因,也即说,清政府自身是否有振作图强的意愿和行动呢?这个问题应该深入探讨。第二,把新政看作一个过程来动态地考察。如果把新政看作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以往的研究者对新政研究多注重对新政政策与

6、法令等文本的介绍与解释,而忽视对文本产生的背景与过程即决策过程,以及文本的效果即具体实施情况的研究。在资料上,是因为以往的研究主要依据的是公文档案。应当充分利用私人档案及其他第三,地方新政的区域性比较研究。清末新政在各地的举办,是区域研究的好课题。新政开展较好的湖北与直隶的比较、沿海省份与内地省份的比较、内地省份与边疆地区的比较,等等,区域研究中比较方法的运用,无疑有助于加深该课题的研究。第四,加强列强与新政关系的研究。美国学者任达(DouglasR.Reynolds)《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中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系统研究了日本与清末新政的关系。虽

7、然作者的某些观点有些偏激,过分强调了日本对新政的影响,但是,这本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除日本以外的其他列强尤其是欧美西方列强对清末新政有何影响呢?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途径,新政时期,也许中国模仿日本可以说是间接地学习了西方。但是,西方各国政府对中国新政的态度如何?西方驻华外交官、受聘来华的工作人员以及来华的商人、传教士、访问游历者和其他人士,他们对新政有何影响?中国派驻西方各国的使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