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40856
大小:4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5
《中西教育理想之历史比较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描述:摘要:中国在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土壤中形成了以国家和社会为本位并强调道德完善的教育理想,而西方则在其以主客二分为主导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们的重视智慧、意志独立和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理想。西方的教育致力于构建一种精密的理性王国,而中国的教育则倾心于描绘出一种恬淡而闲适的道德与风俗的画卷。教肓理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随着国际交往的进一步发展,中西双方必然会在克服各自教育中的弊端和追求教育完善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从而使双方的教育在其基本方面渐趋相同。关键词:教育理想;
2、中国教育理想;西方教育理想;相互借鉴教育伴随着人类前进的足迹,穿过了历史的重重迷雾,越过了岁月的风风雨雨,从野蛮洪荒走进了现代文明。随之,教育理想也在变幻的时空中不断地得到了进化与升华,走过了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历程。原始社会的教育以其原始的方式存在于其一切活动场所和劳动的过程之中,与人的生活同步发展。那时,刚从“人猿相揖别”历程中走出来的人类的原始初民还不能把自己从原始而混沌的世界中分离出来,尚未形成自己清醒的自我意识,因而也谈不上真正的教育理想。我国的教育思想始于先秦,古希腊则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
3、腊所处的公元前6世纪被称之为是人类的“轴心”时代。人类探询教育理想的历程就是从这个耀眼而辉煌的时期开始的。一、中国教育理想的历史回溯1. 内圣外王:中国古代儒家的教育理想...我国先秦时期是一个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百家争鸣、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当时社会上的各家各派都从各自的立场和利益出发提出了各自的治国方略,并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把教育作为他们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最佳途径。所以在那时,教育从一开始就承载着我们的先辈们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追求与希望,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儒
4、、墨、道三家。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从其“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等思想出发,提出要培养能经世致用、治国安邦的圣人和君子,从而实现其“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孟子出于实现其社会长治久安的理想提倡“仁政”,倡导“保民而王”,主张培养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的具有大丈夫人格的人;苟子想要培养的则是能推行礼法和长于治国理政的人,即所谓的“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苟子·劝学》)的“贤能之士”。以上主张虽然在具体表述上各不相同,但其核心思想却是相同或相似的。儒家的教
5、育理想就是“内圣外王”,即通过教育使人具有良好的心性修养以达到施仁政和行德治的目的,从而实现其政治理想。道家代表人物老聃主张通过教育以使人能“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从而使社会能重新回到他所说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状态之中去(《老子·八十章》)。庄周的人格理想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他所追求的境界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道家反对教条和人为,主张应抛却世俗和功利的追求,并强调应顺应人的自然之性
6、,强调应有真善美相统一的完美的人格追求。“人有恒言,皆日‘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中国古代社会是在以自给自足为特点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轴心的“家国同构,君父合一”的宗法等级式社会。以“孝悌”为基础、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迎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就能在众多的学说和流派之中脱颖而出,就能在朝代国家的政治领域独领风骚达两千年左右。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儒家思想几经变革,流派纷呈,学说浩繁,以至于其人学精神与其原初状态发生了很大
7、程度上的背离,但其“内圣外王”的精髓和重道德轻功利、重政务轻自然、重整体轻个体以及天人合一、政教统一、文道结合的思想要义却始终是一脉相承的。2. 救亡图存:中国近代的教育理想时至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把我国的统治者从其“天朝意象”的美梦中轰醒,“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关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沉重的话题严酷地摆在了饱经忧患和磨难的国人面前,救亡图存、救图强成了时代的主旋律。于是,一批有识之士怀着救国救民的真诚愿望开始学习西方,也开始对教育进行不懈的探讨,以期能实现中国人一直以来所共同向往和致力追求的“大同”理想
8、。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发挥《礼运》中关于“大同”的思想,企图通过施行不分贫富、贵贱和男女的普遍的教育,创建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面临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的清代洋务派们认识到,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有求实精神并懂洋务的人才是实现“自强”与“求富”的正道。后来的维新派们则认为,学习“西政”应重于学习“西艺”,所以对封建专制政体和以科举为取土方式的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