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临骏:供给学派对现实宏观政策的启示

肖临骏:供给学派对现实宏观政策的启示

ID:32734824

大小:64.8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5

肖临骏:供给学派对现实宏观政策的启示_第1页
肖临骏:供给学派对现实宏观政策的启示_第2页
肖临骏:供给学派对现实宏观政策的启示_第3页
肖临骏:供给学派对现实宏观政策的启示_第4页
肖临骏:供给学派对现实宏观政策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肖临骏:供给学派对现实宏观政策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里记载了哀公与孔子的弟子有若之I'可的一段对话: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口:“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以上这段发生在2400多年以前的对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鲁哀公问有若,如今遭了饥荒,国库里的钱不够花的,你说该怎么办?有若回答:你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征十分Z—的田赋呢?哀公说:十分z—?现在征十分Z二都不够,怎么能实行征税更少的彻法呢?有若正色说道:如果百姓手中没有钱,你的国库里又怎么能有钱呢?如果百姓手里有了足够的钱,你又何必为国库里

2、没有钱发愁呢?这里,有若道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学奥妙:减税,表面看政府的赋税收入会减少,但由于人民普遍受惠于减税政策,生活水平和对政府的信任和遵从度就会提高,经济也会由此而繁荣起来。算总账的话,财政收获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于是有朱熹注曰:“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贫。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有若以后,至少在赋税征收的这个问题上,一直未出什么高见。直到两千多年后,西方经济学才出了个“拉弗曲线”,对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作出新的解释,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先生提出来

3、的。人们对“拉弗曲线”已经非常熟悉,其最简单的解释是,提高税率,政府的确能多征到税,但是当税率提高到某个点后,如果继续上升,税收收入不仅不会继续增加,反而会开始下降。因为超过这个限度,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就会下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纳税的热情就会降低,而逃税的动机就会增强;企业也会因为利润下降而被迫减少投资,甚至会由于不堪重负而倒闭。接下来,政府税基就会缩小,能征到的税就会减少。这个用峰形曲线表达岀来的经济学原理,就是“拉弗曲线”。“拉弗曲线”告诉我们,边际税率的降低不一定会减少政府的税收量,如果税率降低某个百分点而引起经济增长上升一个更

4、大的百分点,政府的税收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显然,有若和拉弗讲的是同一个道理,只是表达方法上有所不同。其实,如果当年有若也会画个曲线什么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画出一个“有若曲线”来了?屮国古人展示的智慧,的确令人震惊不己。无数事实证明,这样的制度之下,政府的财政支出很难讲求经济效益,也很难促进社会公平。所以,一味地征收高税、扩大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增长,是个得不偿失的政策,不如减轻企业负担,激励企业投资发展。减轻企业和亿万公民的税负,成千上万的企业效益提高了,当“老百姓”的生活富裕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自然会增加。在跌了无数跟头之后,如今,这

5、个最古老的经济学原理,应该被当世的人们想明白了。如何破解需求与供给关系?谈减税问题得从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谈起,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常识和逻辑关系。是冇需求就有供给,还是有供给才有需求?或者说,是筒求创造着自己的供给,还是供给创造着自己的需求?这看似绕口令的问话却代表着古典经济学中著名的“萨伊定律”和20世纪上半叶至今仍风光无限的“凯恩斯定律”之I'可论争的焦点问题。供给学派(Supply-SideEconomics)在上世纪70年代否定了把经济问题的症结归为有效需求不足的凯恩斯“套路”,认为在供给与需求两大关系屮,需求并不像人们想彖的那么重要

6、,解决问题的钥匙得从供给方面寻找。他们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稀缺社会,一切经济资源普遍地存在着稀缺性,需求没有办法一厢情愿地创造自己的供给。问题的关键在于,供给创造着自己的需求,而不是需求创造着自己的供给。因此,供给学派正如其名,注重供给效应,即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资本和劳动供给产生的影响。供给学派的智慧来源于法国庸俗经济学创始人萨伊。在2803年出版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提出了供给自身可以创造需求的理论。他指出:“仅仅鼓励消费并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我们已经看到,只有生产才能供给这些手段。所

7、以,刺激生产才是明智的政策,而鼓励消费则是拙劣的政策。”在萨伊看来,如果市场上某一种商品出现过剩,那一定是可用来购买这种商品的另一种产品生产过少所造成的。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增加该种商品的生产「'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便销得越快、越多和越广泛。”100年以后,萨伊定律被凯恩斯所否定。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屮,凯恩斯指出,一个社会,只有当它的总供给的价格与总需求的价格基本相等的时候,才能达到充分就业,这时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而萨伊理论的缺陷正在于此,它所阐述的不管什么情况下两者都是均等的定理在现实中是并

8、不存在的。实际情况是,受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的规律的影响,有效需求总是表现为不足,致使总供给价格总是大于总需求价格,供给过剩的恐慌因而发生。也就是说,与萨伊注重通过扩大供给以解决供给过剩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