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临骏:“扩大有效供给”,预设前提何在

肖临骏:“扩大有效供给”,预设前提何在

ID:12068402

大小:15.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5

肖临骏:“扩大有效供给”,预设前提何在_第1页
肖临骏:“扩大有效供给”,预设前提何在_第2页
肖临骏:“扩大有效供给”,预设前提何在_第3页
资源描述:

《肖临骏:“扩大有效供给”,预设前提何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扩大有效供给”是供给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至于怎样扩大,或容讨论;问题在于:为什么要“扩大有效供给”?答曰:因为“供给过剩”。若进一步追问:既然供给过剩了,为什么还要“扩大供给”?按供给学派的逻辑,“扩大有效供给”的看点,不在于“供给”,而在于“有效”———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改革”。也就是说,供给学派要扩大的“供给”,不是“无效供给”,而是“有效供给”。什么是“有效供给”?在经济学的定义中,“有效供给”通常是指与“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相适应的供给(请注意“能力”二字)。然而在主流经济学的语境下,供给学派所诠释的“有效供给”,其实是已经被抽象地解读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供给。

2、质言之,在“有效供给”中,“消费能力”已经被抽离掉,蒸发掉了。问题在于,如果“有效供给”是指“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供给”,与“消费能力”无关,那么“扩大有效供给”就必须有一个预设前提,即当下的供给过剩是“绝对过剩”,而不是“相对过剩”。注意,这是两种有着本质区别的过剩:(1)所谓“绝对过剩”,意味着相对于“绝对需求”而言,供给过剩了;(2)所谓“相对过剩”,意味着相对于“有购买力的需求”而言,供给过剩了。供给若是“绝对过剩”,那么解决过剩的重心,既不是“扩大有效需求”,也不是一般地“扩大供给”,而必然指向“扩大有效供给”。供给若是“相对过剩”,那么解决过剩的重心,就不是什么“扩大有

3、效供给”,而只能指向“扩大有效需求”——扩大有购买力的需求。遗憾的是,“当下的供给过剩是‘绝对过剩’”,这个假设是不能成立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过剩这个词本身会引起误解。只要社会上相当大一部分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或者哪怕只是他们最直接的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自然绝对谈不上产品的生产过剩(在产品量超过对产品的需要这个意义上讲)。相反,应当说,在这个意义上,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经常是生产不足。”现存供给过剩中有没有“绝对过剩”的成分?当然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供给中“绝对过剩”的内容和品种还会不断扩大。但众所周知,在以利润为目标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谓供给过剩的基本

4、含义,不是相对于人民群众需要而言的过剩——“绝对过剩”;而是相对于人民群众购买力而言的过剩——“相对过剩”。换言之,供给之所以会出现“过剩”,并不是现存的供给对于民众需要而言是“无效”的,而是现存的供给对于民众购买力或资本利润率而言是“无效”的。所以马克思说:“生产过剩同绝对需要有什么关系。生产过剩只同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有关。这里涉及的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不是同绝对的必需或同占有商品的愿望相关联的生产过剩本身。”在马克思看来,“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才是资本主义供给过剩的本质。倘若“绝对过剩”是资本主义供给过剩的基本内容,那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就消亡了。因为,“在这种意

5、义上,既不存在局部的也不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它们彼此根本不对立”。显然,供给学派“扩大有效供给”的预设前提,并不是主流经济学自定义的“绝对过剩”,而只能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相对过剩”:“更加明确地说,资本的生产过剩无非是,为了发财而生产的东西过多了,或者说,不是预定用作收入加以消费,而是预定用来赚取货币(进行积累)的那部分产品太多了;这部分产品不是预定用来满足它的所有者的私人需要,而是预定用来为它的所有者创造抽象的社会财富即货币,创造更大的支配他人劳动的权力———资本,或者说,扩大这个权力。”然而问题是一个建立在“相对过剩”基础上的“扩大有效供给”,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才是

6、“有效”的呢?显而易见,只有在资本获得满意利润率的意义上,“扩大有效供给”才是“有效”的。马克思说:“而构成现代生产过剩的基础的,正是生产力的无限制的发展和由此产生的大规模的生产,这种大规模的生产的基础是:一方面,广大的生产者的消费只限于必需品的范围,另一方面,资本家的利润成为生产的界限。”如果扩大的供给不能给资本带来满意的利润率,即使扩大的供给是民众需要的供给,那也只能是“无效供给”(最近,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在谈宏观经济形势时,对记者这样说:“企业之所以叫企业,就是要有利润。”这是一句大实话,也是理解何谓“有效供给”的要害所在)。所以马克思说:“工人实际上生产的是剩余价值。只

7、要他们生产剩余价值,他们就有东西消费。一旦剩余价值的生产停止了,他们的消费也就因他们的生产停止而停止。但是,他们有东西消费,决不是因为他们为自己的消费生产了等价物。相反,当他们仅仅生产这样的等价物时,他们的消费就会停止,他们就没有等价物可供消费。”如此一来,在具体的经济运行过程中,“扩大有效供给”就必然是这样一种供给。其一,必须摧毁、清除不能带来满意利润率的供给,从而使得幸存下来的供给能够产生出满意的利润率。换言之,通过破产和失业,强制性地消灭不能带来利润的所谓“过剩供给”。这种强制也就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