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13684
大小:94.33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2-14
《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联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血的文字,完成下血小题。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约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目前,中国茶叶己行销世界五大洲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引种了中国的茶籽、茶树,茶园面积247万多公顷,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
2、,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屮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在唐来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的茶室一般为二层建筑,当吋称作“茶亭”。“斗茶”釆用“四种十服”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茶,然后说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胜者获得茶亭主人设下的华贵奖品。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叶和非本地茶叶;“水品”是指冲茶所用水的水质,亦即水的出处。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
3、遍种茶叶,并著作了《饮茶养生记》,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FI本的最早传播者。FI本室町中期(十五世纪中叶),“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于是出现了贵族趣味的茶仪和大众化的品茶方法°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后世称为“品茶的开山祖”,珠光使品茶从宋人游艺变成了真正的本土茶道。珠光流茶道历经儿代人,到了tl本丰臣秀占时代(十六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一位茶道大师千利休,千利休创立了利休流草庵风
4、茶法,一时风靡天下,将茶道发展推上顶峰,千利休被誉为“茶道天下第一人”。他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111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屮国。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在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百花齐放,但都体现了“清、敬、怡、真”的茶道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据推测,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中国传播出去的。B.唐代文献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说明唐朝最早开创了屮国茶道。C.僧人荣西是第一个将茶
5、种从中国带回日本的人,因此他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D.昭明禅师在我国经山寺学习了茶宴仪程,成为第一个在日本传播中国茶道的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运用数据,论证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传播地域广阔。B.文章第二段以唐宋饮茶的史料,论述了唐宋时期茶宴盛行,饮茶仪程讲究。C.文章第三段以南浦昭明禅师和珠光为例,论述了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不同。D.文章以大量的篇幅分析了日本茶道的形成过程,为日本茶道來源中国提供了有力的证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目前世界饮茶人口和茶树的种植范围可知,饮茶受到了许多国家的欢迎。B.从宋代“
6、斗茶”采用“四种十服”方法可知其斗茶目的是区分茶叶的吊质高低。C.日本室町中期以后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日本的本土茶道才开始真正的出现。D.从T利休总结的茶道四规可以看出,日本茶道受到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答案】1.D2.C3.B【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屮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项“据推测”错误,原文推测的是传播时间,而不是“中国传播出去”。B项“说明唐朝最早开创了中国茶道”曲解文意,原文是说茶道的最早文献记载。C项无因果关系。所以选D项。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理解与分析能力。“论述了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不同”错误,文章第三段以南浦昭明禅师和珠光为例,论述中国茶道传
7、播对日本的深刻影响。所以选C项。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B项曲解文意。“目的是区分茶叶的品质高低”错误,原文应是区分茶者水平的高低。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血的文字,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