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06674
大小:553.8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2-14
《在情景语境中培养职高生词汇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以主题为核心,以语境为依托——职高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探究【摘要】针对目前职高英语词汇教学存在脱离语境、偏重讲解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主题为核心,以语境为依托进形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文章结合教学实例,从呈现词汇、理解词汇、运用词汇和拓展词汇四个环节具体阐述了如何运用这一策略进行英语词汇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和词汇运用能力。【关键词】主题语境词汇教学词汇是构建语言的材料,是学好语言的基础。有人把语音、语法、词汇之间的关系作了这样的比喻:语音是物质外壳,语法是建筑形式,词汇是建筑材料。唯有丰富多彩的词汇,才能给这一建筑物
2、添光增彩。可见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词汇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英语学习的成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技能,以培养职场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和要求,通过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达到学会1700-2200个基础词汇,200-400个习惯短语,300左右行业通用词汇及缩略语。由此看出,职高生英语词汇的学习不仅要注意词汇量的扩充,更要注重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如何培养职高生的词汇学习能力就成了目前职高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课题的缘起(一)职高生学习英语词汇
3、的现状1.记忆词汇时机械呆板18大多数学生喜欢通过背诵教材中的词汇表来机械地集中记忆,忽视了词汇与其所在语境的联系,也忽视了单词的乒协与读音之间的联系,导致现在记住过会儿忘记,今天记住的明天忘记,记忆效果自然不理想。2.理解词汇时依赖字典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碰到生词,不是结合上下文分析和推理词义,而是马上翻开字典查阅,久而久之就对字典有了强烈的依赖,从而形成成离开字典就无法理解新词的困境。如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涉及词义理解的题目往往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他们容易混淆形似词汇的词义,进而影响对文章的正确理解。3.运用词汇时生搬硬套
4、记忆、理解词汇的母的在于运用词汇,通过运用进而强化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由于没有联系课文语境,也没有结合生活实际主动运用吹,因此在遣词造句时出现生搬硬套活套用中文句式的现象。(二)目前职高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呈现词汇时脱离语境根据词汇与语境的关系可以将词汇教学方式分两种:随文识词和集中识词。随文识词即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习新词。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新词的意思,并在语境中识记,提高记忆效果。集中识词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专门学习新词,如课前集中预习新词,课上集中详细讲解每个新词,课后专门背诵新词。集中识词可以增加学生单位时
5、间内记忆词汇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后续教学的难度。但是,这种做法导致学生首次接触新词时就完全脱离了语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词汇的运用和记忆。2.探究词义和用法时忽视学生的主体性18教学新词汇时,多数教师采用简单灌输的方式,把新词的各种意义和用法直接告诉学生。尽管有些教师也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例句来猜测词义和归纳用法,但没有创设真实、恰当的语境呈现例句,学生在这一环节缺少主动探究的思维过程,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激发。3.操练词汇时重形式轻内容在操练词汇的用法时,多数教师重视形式而轻意义,练习只关注语言的形式,没有重
6、视语言的意义,为操练而操练,过程乏味,导致学生操练词汇的过程机械生硬,学生的话语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地培养和提高。4.运用词汇的训练缺乏创新大多数教师教学词汇时只进行到词汇讲解和机械操练的层面,没有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运用所学新词造句。学生造出的句子尽管符合语法规则,但往往句意不明。以上问题反映了当前职高的英语词汇教学仍停留在“读音+拼写+词义”这个层次。学生往往是脱离语境来学习词汇,教师也是脱离语境的灌输词汇,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令人担忧。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效
7、率,就必须突破目前的教学模式。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一)概念的界定语境这一概念最初由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18他将语境分为两类,即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情景语境指鱼片产生时周围的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及方式等。情景语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的话语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个人经历、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词语意义。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语境,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编写对话、故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识记词汇和正确运
8、用词汇。(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一般来说,学生学习词汇,不仅要知道它的发音、拼写和词义,还应了解以下知识(Carter,1999;Richards,1985,转引自陈则航等,2010):(1)该词的语法和句法特征;(2)该词与其它词汇形成的关系网;(3)该词的词形变化及派生形式;(4)该词的不同功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