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03608
大小:12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4
《2017-2018学年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余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2.战国时期,郡制设立多在边远之地近敌之处,如魏文侯“以吴起善用兵…
2、…乃以为西河(郡)守,以拒秦、韩”。朝廷往往授予这些“郡守”节制周边县域文武官员,统一调度县域人、财、物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权力。这反映出当时A.负责地方管理的郡守都是武将B.吴起变法加强了魏国集权体制C.魏国地方管理实行郡守负责制D.郡的设置具有巩固国防的作用3.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孔子韩非子荀子B.韩非子商鞅孟子C.荀子商鞅老子D.墨子韩非子荀子4.作为中央行政制度
3、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据此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的主要原因是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州、县A.促进地方自主性B.提升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D.提高中央财政收入5.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A.人地矛盾的显现B.精耕细作的传承C.稻麦种植的减
4、少D.技术交流的增加6.清顺治八年“谕旨官府织造局确立买丝招匠的经营体制”。康熙十九年革除景德镇窑厂当官科派的办法,“凡工匠物料,俱按工给值”,“悉照市价采买”。清政府的上述做法A.反映出官营手工业的衰落B.进一步强化了重农抑商的传统C.改变了官营手工业的性质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进一步发展7.明代中后期,松江府的棉纺织业,苏州和浙江湖州、杭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江西铅山的造纸业以及景德镇的制瓷业闻名全国。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范围扩大B.区域经济分工特点明显C.官营手工业生产水平高D.经济的重心进一步南移8.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
5、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反映了梁启超A.宣传实业救国的思想B.主张君主立宪C.受社会契约精神影响D.提出救亡图存的要求9.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
6、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义和团运动10.唐太宗时期往往给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执行相职。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这说明唐代A.监察体系日益完备B.三省制名存实亡C.官员众多效率低下D.皇权进一步加强11.据南宋吴自牧所著《梦梁录》记载:“杭城(杭州)食店,多是效学京师人”;“更有瑜石车子卖糖糜乳糕浇,亦俱曾经宣唤,皆效京师叫声”。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A
7、.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B.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C.京杭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交流D.文化情怀对商品经济的作用12.下表为东汉农书《四民月令》农历正月的部分内容。据此可以推知,东汉时期A.传统小农经济发达B.封建迷信现象严重C.精耕细作技术出现D.重视农业思想盛行13.自西周末开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己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变化说明A.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B.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