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55616
大小:71.3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4
《2017年高考历史限时训练(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E3末限时自测(一〉(40分钟〉i.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孔子又尝谓“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又谓“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反映了()A.等级秩序的重要性B.统治者从政应受到约束C.仁者道德示范的重要性D.民众应该服从施政者2•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避
2、世出尘,提倡包容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3•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上述主张的核心是()A.为政以德B.人性本善C.推行仁政D.克己复礼4•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使之成为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由此可知汉代()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C.知识分子的
3、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5•梁任公曰:“我国有力之政治思想,乃欲在君主统治下,行民本之精神。”秦汉以后,“行民本之精神”主要得益于()A.“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B.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C.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D.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6•西晋时,一些佛教高僧主动与名士交游并模仿他们的言谈和情趣,名士也乐于与高僧交往,摄取佛教义理,交流文学创作上的心得体会。高僧与名士的互动()A.改变了西晋的宗教政策B.巩固了儒学的主流地位C.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D.促进了佛教中国化进程7•“理
4、性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下列中外思想家的观点能促进人类理性化的有()①荀子一“制天命而用之”②康德一“人非他人的工具”③普罗塔戈拉一“人是万物的尺度”④董仲舒一“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8•西方启蒙运动兴起的同时,中国也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其相同背景有()A.资本主义产生发展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C.自然科学迅速发展D.专制统治日益强化9.朱熹在《白鹿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
5、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C・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D.为学的目标是写出华丽的词章10・明清之际,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受到“经世致用”思潮的冲击。其原因不包括()A.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推动B.先秦儒家实学传统的影响C.明朝灭亡与清朝建立的冲击D.君主强化专制统治的需要11・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岀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A.否定传统权威,
6、倡导个性自由B.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C・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D.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12•宋朝时期,过去不疗养和供养生病的父母,祖父母父母在时即易财分居,都成为违背道德的罪过被禁止;原来是化外的宗教也必须随时注意皇权的存在……过度饮酒、贪恋美色、聚敛财物被越来越当作可耻的习惯。这表明()A.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B.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水平提高C.儒家伦理道德得到强化D.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13•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哲学化、思辨化,并影响到艺术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
7、。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A.天人一理B.格物致知C.反省内心D.心外无物14•“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A.有所为有所不为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15•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和王
8、夫之等三位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之处有()①反君主专制制度②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③思想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④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这表明黄宗羲()A.主张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