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美学建构和其后现代文化表征实践

空间美学建构和其后现代文化表征实践

ID:32643832

大小:73.4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2-14

空间美学建构和其后现代文化表征实践_第1页
空间美学建构和其后现代文化表征实践_第2页
空间美学建构和其后现代文化表征实践_第3页
空间美学建构和其后现代文化表征实践_第4页
空间美学建构和其后现代文化表征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空间美学建构和其后现代文化表征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空间美学建构和其后现代文化表征实践摘要:进入后现代社会以来,由于主体社会实践的改变和生存体验方式的转型,空间性逐步受到哲学和其他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并且与文学和美学相融共生,生发出崭新的、具有实践性质的“空间美学”。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空间美学的"生存一一体验论”以主体精神实践的维度完成了对本体论和认知论意义上的空间转型。而空间美学的实践性特质也得以充分参与到后现代的文化表征言说之中,“自然空间性”与“都市实践性”的融合、“空间生产性”与“空间话语论”的融合、“生活空间性”与“身体在场性”的融合都构成了文化实践的显性特质。空间美学将在后现代的历史语境中继续体现强大的理论

2、包容力与话语阐释空间。关键词:空间美学;后现代;学科互涉;表征实践;体验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3-0087-06进入后现代社会以来,空间转向经由列斐伏尔、福柯、索亚、巴什拉、布朗肖等理论家的推动,成为20世纪较为显著的社会思潮与文化表征。一方面,空间转向适应了后现代主义学科互涉的知识景观,并且沟通了文学审美、地理景观、城市建筑、室内装修、话语霸权、图像感官等不同领域,呈现出在后现代时期强大的理论话语;另一方面,空间转向与后现代时期的主体实践联系更为密切,成为主体意义彰显与价值对象化的载体,“空间的构造以及体验空间、形成空间

3、概念的方式,极大地塑造了个人生活和社会关系”①。空间转向实现了"向外”的文化景观和“向内"的主体体验两个维度上的后现代思想文化范式变革,当以空间理论引入、反思美学理论时,不仅能够丰富美学话语,更能为美学阐释后现代的文化现象带来崭新的视角,并且广泛地参与到文化表征实践中。后现代思潮早已打破了古典时期天人合一、境由心生的空间体悟,消解了过于高扬主体性特质的审美自律、空间征服与自然祛魅,而是转向了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审美文化实践。空间转向和空间美学不仅丰富了美学资源,更是以其独特的"空间体验”"文化表征实践”等理论有效地阐释后现代审美文化现象,获得新的审美发现与美学启不。一、空间转向

4、与美学理论的融合建构空间转向不仅仅是哲学领域的重要思潮与研究范式,更深刻影响到美学理论与文艺理论的进程。正类似于“现象学转向”“语言论转向"和“文化转向”,空间转向也经历了从哲学到美学、再到审美经验的过程。如果说古典时期建构的是"美学一一时间性”的样态,那么在后现代时期则是全球化、都市化和平面化的“美学一一空间性”样态。“我们无法返回过去的美学活动,它们是在已经不属于我们的历史环境或者困境基础上精心构造出来的与我们自身处境相适应的政治文化模式将必然把空间问题作为其基本的构成线索。”②空间理论中的文化地理、城市设计、赛博空间、异质区隔等都给审美文化提供了更为宽阔的视野;而文学

5、和美学的多元性、生存性、家感与体验性等也契合了空间转向的“第三空间”阐释与“前学科”风貌,二者从而相生共赢地建构起主体心灵世界的无限空间。所以,美学理论与空间理论天然地结合在一起,生发出阐释美学的“空间理论”和引入空间性的“美学理论”,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具有后实践性质的“空间美学”。这一美学样态不仅仅着眼于空间体验对生命的诗性言说,更是将美学作为特殊的文化实践方式,实现了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建构,以''主体间性”的视野拓展主体性的自由与“自律论”终结之后的敞亮。在当前学科互涉的语境中,文学和美学更需要以多样化、异质性的多元空间适应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后现代价值取向。而空间美学的建

6、构正是在“向内维度”的心灵体验、“向外维度”的文化实践两个层面实现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价值。首先,从''向内维度”的心灵体验而言,空间转向契合了古典美学层面天人合一、神与物游、放逐回归的情感体验模式,彰显出审美的主体性和自由感。进入后现代以来,面对地缘政治学、空间符号学、文学地理学等学科互涉和“播撒延异”的知识状况,空间美学一方面包容了不同学科的美学泛化走向,另一方面却深入到主体化心灵审美体验中,以期从碎片式的存在状态恢复完满的生存体验,重塑主体在后现代时期的自由景观。巴什拉《空间的诗学》真正从美学意义上确立了空间的诗性特质。在他看来,主体生存的外部空间直接影响到其精神体验和生

7、存的状况,在主体的体验中生发出无限寂寥的梦想空间,进而通达诗意的“虚静”宇宙空间。由此,主体的存在价值和空间的本体价值得以产生。'‘被想象力所把握的空间不再是那个在测量工作和几何学思维支配下的冷漠无情的空间。它是被人所体验的空间。它不是从实证的角度被体验,而是在想象力的全部特殊性中被体验。”③美学空间仍然是人所建构的主体价值空间,主体性的力量和审美实践一以贯之。美学空间正是主体在与外在空间的依赖、胶着、克服、超越中,完成审美的体验和终极自由意蕴的追寻,实现精神家园的诗性回归。其次,从"向外维度”的文化表征实践而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