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34746
大小:56.8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4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人文素养的培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人文素养的培育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耍求较高,在对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上却没有足够重视。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审美素质的培养,应努力培育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素养;育人;应用型人才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引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根基。党
2、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为我国的高校教育及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在高校教育中,传统用文化还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源泉。应用型本科院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求较高。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思想道德素质、文化审美素质等却不容乐观。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强调培养学牛实践能力的同时,必须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审美素质的培养。因此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道徳教育主
3、线和灵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大学生人文意识淡薄,人文教育缺乏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过重培养学生技能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过度关注学生的就业情况,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因此出现重专业技能提高,轻人文素养的培养的现状。大学生人文意识淡薄,核心价值观模糊就会导致原则性不强、民族精神不强、人际关系淡薄、道德素质不高等不良现象。这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缺失,同时由于学生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会导致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
4、这需耍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保证学牛•受到良好人文素养的培养,形成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承滞后,人文教育途径亟需提升今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外來文化尤其西方国家舶来文化已经深深侵人到我国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屮,高校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较大,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上大打折扣,已经影响到我们传统文化的根基。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广大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人文教育网络模式的培育和发展也是一种不错的形式。微信、飞信、QQ群、微闿等都可以成为文
5、化传播的思想阵地。学校可以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创作一系列能发挥人文素养培育作用的网页宣传,开发一些能把思教课寓教于乐的网络课程或网络游戏,这样既能培育提升学牛的人文素养,又能激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参与度。(三)学校重应用能力,轻人文教育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过分重视学生应用技能的习得,而忽视了人文素养教育的严重缺失。大学本应是一个培养人文素养之地,学生应通过多阅读多思考来培养口己的人文情怀,才能在认识问题上清晰表达自己观点,在做事情上渗透自己的观念,做一个内外兼修,有才能有德行,有技
6、术有涵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要走内涵提升的道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技能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同时必须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文化传承与人文素养培育的途径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思想地方应用型木科院校的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其为人也孝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体现了孝悌之道,即孝顺父母,尊重师长乃仁的根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t是虚心向人学习,催人
7、奋进的鞭策。“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种儒家之道是在引导人们走向人格的完善,这种引人向善的教育理念也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可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很重视“仁”的作用,重视培养虚心学习的心态,教育重在引人向善。在当前大学生普遍道德素质低下,普遍浮躁追求名利的现实下,传统文化这种弘扬以仁为本,引人向善,虚心学习的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二)开发创新校本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高校教育课程的重要补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尤其与地方特色密切联系的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是高校弘扬优秀文化和
8、传承地方文化的主要渠道。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文化知识,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实践课等鼓励学生的参与与创新,培养学牛文化层次的鉴赏能力。另外通过在课程中讲解地方特色的文化起源和发展,介绍特色文化的风情及影响等,培养起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