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苏教版必修三咬文嚼字学案

2018-2019年苏教版必修三咬文嚼字学案

ID:32623042

大小:86.1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3

2018-2019年苏教版必修三咬文嚼字学案_第1页
2018-2019年苏教版必修三咬文嚼字学案_第2页
2018-2019年苏教版必修三咬文嚼字学案_第3页
2018-2019年苏教版必修三咬文嚼字学案_第4页
2018-2019年苏教版必修三咬文嚼字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苏教版必修三咬文嚼字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本3咬文嚼字学习重点1•把握作者观点,学习本文咬文嚼字的道理和方法。2.深入理解本文观点与例子Z间的关系。有关“苦吟”的名句1.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方干《赠喻凫》2.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3.为文须千斟万酌,以求一是,再三更改,无伤也。——郑板桥《词钞自序》4.世人著述,不能无病。——曹植《与杨祖德书》5.凡作传奇,当于开笔之初以至脱稿之后,隔日一删,逾月一改,始能淘沙得金,无瑕瑜互见之失矣。——李渔《闲情偶寄》文本导学■语言积累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流涎()③氛围()■⑤錮铢()••⑦意蕴()⑨尺牍()■⑪烹饪()••(2)多

2、音字(狼稻()①[蕴藉(){含暹()I混水摸鱼()「咬文嚼字()©S咀嚼()■、倒嚼()②唾骂()④潜能()⑥焚香()■⑧携手()■⑩付梓()⑫清沁()♦z(x/(X倒船晕・晕.z(x/(X会起兴・兴.④解解解.了押姓V—⑥2.理解词义(1)咬文沁肺腑(5)铁成金⑺才咼(8)学富(9)不即2.选词填空(1)蕴藉•蕴蓄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夏的泼辣、秋的丰实,更有冬的o山野与丘壑少不了小草的点缀,这是每一位画家作画时的心得;即使茎叶沦为牛羊口中的美食,小草仍然留下自己倔强的根,为来年的生长做强有力的与铺垫,这是小草的执着与追求。⑵捉摸•琢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

3、真的让人很难,但我们回顾一下前些年美国、日本楼市的例子,自己一下,或许就会拨云见日。(3)咬文嚼字•字斟句酌①这篇文章字字珠巩,是作者心血的结晶,是的结果。②3月10日下午,一男子明明带着头盔,却不戴在头上,遇到交警后,因怕扣分、罚款,故意跟交警强词夺理。品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答■重点突破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段落实例分观点总观点1〜2段3〜4段5〜6段共同点:2.既然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思想情感是主导的,为什么作者却说“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答:3.《咬文嚼字》通过对《惠山烹小龙团》诗句的分析想说明

4、什么?答4.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提出对文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是对那种“粗心”“自满”态度的一种评价,你觉得这对我们“咬文嚼字”会有怎样的启示?试作简要探究。答:■美点赏析读完本文,你从屮体悟到品味语言有哪些方法?答链接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贏得崇

5、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1.背景展示汉语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掌握和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走上大街放眼望去,错别字不少;翻开书报,错别字、病句到处可见;听人讲话,不规范的用语几乎随时都可以听到。鉴于此,作者从生活和文学艺术出发,举例分析,旨在引导读者认真学习祖国语言,养成一字不可放松的谨严精神,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2.文体知识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6、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感染力,是一种带有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文艺随笔,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文内文外■文内深读《咬文嚼字》传递出的精神力疑王文龙读罢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被其精准的语言表达深深震撼。全文所述道理较多,细细理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养成一丝不苟的谨严精神通读全文,作者要传递给读者的核心信息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这就是《咬文嚼字》传递出的精神力量。面对一字,要深悉其内涵,明析其情感,字斟句酌,严谨治学,培

7、养运用文字的能力。文中举到炼字一例:“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采用演员的建议:将"是”改为“这”就够味了。“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字之别,境界全出。前者是一个极平常的判断句,平淡无奇;后者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弓虽烈的情感”。作者在欣赏这咬字功力的同时,指出了郭先生的不足:“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作者通过正反举例、阐述道理,两相对照,思维缜密,初见其“咬文嚼字”功力;求实求是,彰显了其严谨治学的态度。文章结尾写道:“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

8、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