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优秀课件《咬文嚼字》

苏教版必修三优秀课件《咬文嚼字》

ID:38621281

大小:592.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6-16

苏教版必修三优秀课件《咬文嚼字》_第1页
苏教版必修三优秀课件《咬文嚼字》_第2页
苏教版必修三优秀课件《咬文嚼字》_第3页
苏教版必修三优秀课件《咬文嚼字》_第4页
苏教版必修三优秀课件《咬文嚼字》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三优秀课件《咬文嚼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于佑任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他书法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仅改动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小处不可随便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黄庭坚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小妹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东坡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突出特征。分析:“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

2、种柔美之感。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至今,骚人墨客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可是,这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的雕琢,才成为千古绝唱。比如,大家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就经过多次推敲。这种推敲,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有位美学家称之为——咬文嚼字——朱光潜解题:例1、学习理论重在领会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例2、有的人在谈话时总喜欢咬文嚼字。

3、例3、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没有用处。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卖弄才学。强词夺理或狡辩。题目《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扣字眼,不会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他们被统称为“桐城派”。其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其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学私塾中读书,旧

4、学功底很深。文体介绍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倒涎茗烟锱铢必较没镞剥啄岑寂清沁蕴藉俗滥灞桥付梓王嫱尺牍下乘qiángdúchéngxiánmíngzīzhūzúbōcénqìnyùnlànbàzĭ识记生词字词援例:引用成例。援,引用。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镞:箭头。岑寂:寂静。尺牍:书信。付梓:古时用木板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杀青:古时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

5、叫杀青。后来指写定著作。1、文章列举了那些事例,在文章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2、文章中作者提出了那些观点,其中中心论点是哪个?概括文章内容提炼作者观点,找出中心论点。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第3段)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第3段)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5段)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第8段)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中心论点分析思路:从实例说

6、明咬文嚼字的效果(1-5)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6-7)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8)郭沫若改字(句式改变)王若虚改句(字数增减)贾岛推敲(意境改变)善用联想意反对“套板”效应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先生认为:“是”只是单纯地叙述,而“这”是坚决的判断。这两句都是判断句,但后句比前句感情更强烈,语气更坚决。“你是什么”是叙述语,有时或许还有“不是”的意味。“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并且常常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

7、感。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你有……”“有”是存现动词,所以这是存现句,“你这……”是判断句,句式完全不同,“你有……”不含特定的感情的意味,但“你这……”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总结:句式不同,感情不同提问:文中作者说咬文嚼字通常是坏习惯,那为什么还要“咬文嚼字”?答案:在文学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尝见草中有虎,

8、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实例分析:幻觉、错觉准、狠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无惊讶之意只表结果非也提问:为什么作者认为原文更好?答案:原文“凡多三石字”,却各有各的作用。“见草中石,以为虎”有把石误以为虎的含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