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09509
大小:2.15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3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康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大考地理试题 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康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三次大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作为欧美等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海外生产基地,纺织服装业高速成长,之后开始将部分生产转向东南亚和中国等地,同时本土企业转型,形成全新生产方式。2000年后,日本纺织服装业逐步从单一制造产业成功转型为集制造业、流通业、广告业、化妆品及运动、休闲等于一体的生活关联产业体系。据此回答1-3题。1.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成为欧美等国纺织服装产业海外生产基地的主要条件是A.交通便利,便于产品外运 B.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C.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D.经济发达,消费能
2、力强2.材料中的“全新生产方式”可能是A.欧美品牌、本土设计、本土销售 B.欧美品牌、本土生产、海外销售C.日本品牌、本土生产、海外销售 D.日本品牌、本土设计、海外生产3.2000年以后,生活关联产业体系的形成会使日本纺织企业①就业岗位减少②市场适应能力提高③专业化水平降低④获得规模效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荒原是一种植被低矮的地貌,包括高地上较干燥的灌木群落,以及乡间排水不良地区较为潮湿的泥炭地。全球有75%的石楠荒原分布在英国,而且大多在苏格兰。右图示意苏格兰位置。据此完成4-5题。4.苏格兰石楠荒原的原生森林植被为A.常绿阔叶
3、林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5.导致苏格兰石楠荒原形成的主要人类活动是A.城镇建设 B.长期农耕放牧C.矿产开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人口是指男性20-59岁、女性20-54岁)。据此完成6-8题。人口(亿人)人口比重(%)6.图中显示A.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B.城镇非劳动力人口锐减C.农村劳动力人口剧增 D.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7.我国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年份可能是A.2038年 B.2040年 C.2047年 D.2050
4、年8.据图推测,2020年后我国应①积极发展大中城市②提高制造业水平③积极扩大耕地面积④延迟退休年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左图实线为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且图示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右图示意左图中虚线OP一线气压变化情况。据此完成9-10题。9.左图中W地的风向最可能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10.左图所示时刻A.①地风力较②大B.②地降水几率较③大C.②地的光照较④弱D.④地的气温较②高“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此道始建于殷周,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
5、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东汉永平年间,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右图示意褒斜古道线路。据此完成11-12题。11.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12.古代褒斜道修通的地理意义是A.乙地发展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B.增加通往汉中的交通运输方式C.连接了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 D.方便成都与长安间的钱粮运输职住平衡是指多数职工能够在工作地点附近找到合适的住房。近年来,针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问题,我国部分城市在规划中提出了促进职住平衡的思路。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不同区域就业岗位与
6、居民数量之比的分布。据此完成13-15题。13.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所在地的地表环境特点是A.千沟万壑 B.山高谷深 C.平坦开阔 D.河网密布14.图中比值为0-0.11的区域所属的城市功能区是A.文化区 B.居住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15.提倡职住平衡最有助于解决城市前A.就业困难问题 B.人口膨胀问题 C.交通拥堵问题 D.住房紧张问题下图为我国某湖泊示意图,其沉积物一年中由粗和细两层组成,据材料及图示完成16-18题。16.形成该湖泊沉积物的主要外力作用可能是 A.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B.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7、C.冰川作用、风化作用 D.风化作用、风力作用17.该湖湖滨湿地广布,其中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位于湖泊的A.西北部 B.东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18.湖泊沉积层是可还原古代气候环境,若湖底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比往年 A.夏季气温偏高 B.夏季降水偏多 C.冬季风力偏大 D.冬季光照较强甘肃省西部红柳峡位于酒西盆地西段,地表为砂岩夹泥岩层,岩层中间有粗玄岩(即颗粒较粗的玄武岩)、角岩、玄武岩等。地貌上凸显出一个椭圆形筒状高地,M周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