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习作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小学习作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ID:32588876

大小:56.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3

浅谈小学习作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第1页
浅谈小学习作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第2页
浅谈小学习作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第3页
浅谈小学习作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第4页
浅谈小学习作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习作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习作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岳阳县新长征小学付会韩建新在目前的小学习作教学中,不少的教师把教材视为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师利用最多的是教材中的命题作文,学生有无亲身生活体验并不重视,学生有无真情实感也不关注,关注的只是师生是否完成了这一教学任务,而把大量的课程资源排除在自己的教学视野之外。因此这样的作文教学内容狭窄,形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水平的提高,致学生习作千人一面,无病呻吟,偏离中心,缺少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

2、,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开发课程资源,善于挖掘教材、校园生活、社区活动等资源,为学生习作挖掘一泓清泉,开辟一条通向快乐习作的道路,变“天堑”为“通途”。为此,我们进行如下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挖掘教材,拓宽习作思路。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资源根据教材单元训练重点及各课中不同的写作特点,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把自己融入作品中,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如在学习了《四季的雨》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再写一篇小作文一一《四季的四野》。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内容写出了田野在四季变换中的不同景象。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资源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

3、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具有趣味性、直观性、教育性,还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素材。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插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静止的画面变成鲜活灵动的形象。比如在《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文章写到扬科对音乐的痴迷,对小提琴的酷爱,使他忘记了恐惧走进地主的食具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课文就此打住,我们可以延续这个思路让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像和联想,续写当时的环境、扬科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当时扬科为了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内心无所畏惧和即将实现愿望的狂喜的心情。我们还可根据插图的种类,采取不同的方法,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

4、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空白点课文中有些地方,作者为了节省笔墨,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往往只用简短的语句带过,或者只是概括交代,具体内容必须由读者去领会。这些地方我们可以把它进行素描详化,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如《开国大典》里有一句话:“两个半钟头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这都是概括的描写,我们可让学生想象其中的一两个人(如农民、学生等),想象他们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这样就更具体化了,更能体会到当时人们激动的心情。学生不但深刻地理解了课

5、文,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二、走进生活,捕捉习作灵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惟一源泉。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1、让学生走进生活。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点封闭型的,重课堂轻课外,为分数,为应试,为升学;作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习作教师评,致使学生被动作文,心态消极,生编硬造。在“生活作文个性化”的研究中,我努力建立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作文教学体系,让学生走出课堂

6、,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我在作文训练时,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中选题(如:下象棋,养小猫,学武术,踢足球……)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训练时,我们不妨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激烈的小竞赛、活生生的小动物……,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慨和惆怅。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

7、活,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2、让生活走进作文。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切、典型的材料。他们还会感到“没啥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文表达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叶圣陶先生的“思”和“感”,就是指对客观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因此,在生活作文教学中,我通过优化教学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如在写春景的习作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