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法制报道的三个理论问题

传媒法制报道的三个理论问题

ID:32586301

大小:55.7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3

传媒法制报道的三个理论问题_第1页
传媒法制报道的三个理论问题_第2页
传媒法制报道的三个理论问题_第3页
传媒法制报道的三个理论问题_第4页
传媒法制报道的三个理论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媒法制报道的三个理论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媒法制报道的三个理论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无论从法制建设还是从宣传工作角度,法制新闻宣传越來越重要。全国有不少专门的法制报刊,电台、电视台也都有法制栏目。学法普法,宣传法治成绩明显。现在大家不甚满意的是:节目展现犯罪过程,难免有教唆的负效应。这也是一个法制新闻宣传的老问题。记得十多年前,我在新闻出版署主管报刊管理时,就曾多次召开过专题研讨会。那时,版面上刀光剑影、血污枪声,曾引起社会,特别是家长和学校的强烈不满,现在应该说是情况大有改观,但仍未杜绝。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入手来进行剖析找出对策。一、读者的六种需求与传媒法制报道的功能定位为什么要办传媒?从读者方面来说,有六种需求:刺激、休

2、闲娱乐、信息、知识、思想、审美。从传媒来讲,它承担着五种功能:传播信息、宣传教育、提供娱乐、传播知识、批评监督。现在传媒根据受众需求不同,搞分众传播,实际上就是按照读者的不同需求分类供应。不同的传媒,就是要在这六种需求与五种功能中分别找自己的定位。比如“星光大道”、“超级女声”等节冃的定位是娱無而“擂台”、“挑战”、“谁是英雄”等节目的定位是刺激加娱乐。传媒的法制节目主要应该发挥传媒的宣传教育、传播知识功能,主要满足读者对法制信息和法制知识的两种需求,当然附带还有传播法律思想,塑造观众的法律理念。总之,有一个基本的定位:法制节目不是休闲娱乐。当前某些媒体在法制宣传报道方面存在的误区,突出

3、的表现是着眼点不是满足受众的信息、知识需求,传播法律知识,启发法理,而是去迎合刺激需求,暴露血淋淋的作案细节和赤裸裸的犯罪过程。不是行使教育功能,而是通过刺激行使娱乐功能,而且还是一种阴暗、灰色的娱乐心理。定位不准,节目的效果就不好。表一:二、受众心理与传媒选择以上从宏观上分析了受众的六种需求,传媒的五种功能。我们还可以接着归类分析一下受众对法制内容的接受心理。即受众怀着什么动机看我们的法制报道:这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种是满足刺激心理。一般而言,新闻就是新奇,是“人咬狗”,超乎寻常。一些人看法制节目,是寻求娱乐,喜欢它的惊、险、奇、巧。案件越复杂,越扣人心弦;场面越刺激,越吸引人。二是利益

4、攸关的心理。一些人看案件报道,心里就想这个案例与我有关系没有。比如治安案件、房产纠纷、交通事故,都会引起一定人群的注意。因为这些事,大家都可能碰到,想了解到底法律是怎么规定,运作的。三是社会责任心理。很多人看法制报道,既不是求身心刺激,也不是直接为着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是关心国家、社会的稳定,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驱使,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公正和利益。读者、观众看法制报道大致不外乎这3种心理。针对读者的心理,法制传媒的编播指导思想如何选择?毫无疑问,应该是倒着来。首先是着眼培养读者的社会责任,其次是回答与部分受众利益攸关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为吸引读者可能要借助一点满足刺激的接受心理,但要适可而

5、止,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传媒的引导作用是通过法制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提高国民的法制素质。根据这个指导思想,传媒的法制报道应进一步体现3个着力点:一、案例选择,应强化法律阐述,而淡化案件过程,特别要避免过分的细节渲染。当然,一点过程没有也不行,那不是大众传媒,而是法制理论了。但编者心里要明白,要掌握这个度。用案例就是让人看一个打碎的鸡蛋,目的不是欣赏四溅的汁液,而是提醒人们加倍小心,不要把鸡蛋打碎。二、报道视角,要反题正做。案件内容罪恶,是坏事。我们的视角,是要教育人们,怎样制服罪恶。报道效果要让不法分子看了有震慑感,群众看了有安全感,干警看了有光荣感。总之,要让读者或观众看了我们的报道后

6、,觉得社会止义战胜了邪恶。而不是产生相反作用。三、宏观比例上,各种法律案例应平衡报道。现在刑事案件太多。事实上,在《宪法》这个根本大法下,与《刑法》处于同一平台的,还有《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极人。近十年来,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其中刑事法律的比例不到10%,我们的案例报道在宏观上也应该有个比例。不要一讲普法,就想到打击犯罪。似乎除了犯罪,英他都不违法。只要不犯罪,社会上就太平了。现代法治理念,法律首先是人们的权利。日常生活处处关系到人们的权利,处处需要法来调整。通过着力点的选择,传媒的法制报道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受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国民素质,而不是哗众取宠,只求

7、轰动效应,像鲁迅讲的那样“耸动低级趣味者的眼泪”。表二:三、法律底线与道徳养成胡锦涛同志提出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有深刻的意义。法律和道德是下游与上游的关系。法律是社会安全和谐的底线,刑法更是社会的最底线,如果一切都耍等到碰底线时再管,这个社会就危险了,就没有安全感。就像一个学生成绩总在60分上下波动,就总让人不放心。我们的节目,如果总是在罪与非罪上波动,就难免要人心惶惶。法律背后是道德。知耻和犯法中间还有很长一段缓冲地带,路不拾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