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媒关于英国骚乱报道分析

我国传媒关于英国骚乱报道分析

ID:10386121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我国传媒关于英国骚乱报道分析_第1页
我国传媒关于英国骚乱报道分析_第2页
我国传媒关于英国骚乱报道分析_第3页
我国传媒关于英国骚乱报道分析_第4页
我国传媒关于英国骚乱报道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传媒关于英国骚乱报道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传媒关于英国骚乱报道分析  【本文提要】本文讨论了8月间我国传媒关于英国骚乱的报道,认为我国一些主流媒体在对骚乱的新闻价值估量、对骚乱性质的判断、对英国政府采取措施的理解等三方面均存在过强的主观色彩。文章指出:实际宣传中,敌、我、友的关系和环境条件的制约等等,是非常复杂的,用何种方式处理各种力量的对比关系,需要经验和分析能力,不能停留在黑白分明的水平上,满足于简单的政治喧嚣。  【关键词】新闻从业基本准则 新闻价值 客观 英国骚乱  今年8月初发生的英国骚乱已经平息两三个月了,我国主流媒体关于这一事件耸人听闻的高调报道却仍然记

2、忆犹新。现在看,我国主流媒体关于这一事件各方面的判断显然不实,但至今无人反省。以后再出现其他同类情形,可能传媒还免不了再来一次歇斯底里的发作。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天天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什么连基本的新闻从业准则都不遵守?应该有所检讨,避免再出现同类问题。  今年8月4日,一个名叫马克·杜干的男子在出租车里被警车拦截,现场发生交火,杜干中枪死亡,一名警察受伤。随后民众与警察发生冲突,示威演变成骚乱。8月6日晚间,伦敦北部托特纳姆地区大约有500人因此事走上街头要求“正义”,8月7日晚到8月8日,骚乱蔓延至伦敦其他地区。8月9日,

3、蔓延到伯明翰、利物浦。8月10日骚乱平息。  对英国骚乱的新闻价值估量  一个事实有多大的新闻价值,虽然见仁见智,但有经验的记者或编辑对同一个事实的新闻价值估量,不会差距很大。英国发生的骚乱,当然具有新闻价值。在世界的范围内,这条新闻算不上特别重大的新闻,但算得上比较重大,因而它上了《纽约时报》8月11日的头版,但位置在左下角,篇幅为版面的十六分之一,内容是伦敦骚乱平息。同版“中国人投资纽约”的新闻安排在右侧中间位置,略高于伦敦骚乱的新闻。此前的英国骚乱新闻未上该报头版,在其他版做了报道。《朝日新闻》网络版报道了英国骚乱,最初没有

4、上国际要闻首页,待到事情发展了,这条新闻一度上了该报12日网页国际版要闻头条。  反观我国,一些主流报纸在头版发表评论文章,有的报纸在骚乱结束之后的8月10日和12日头版用整版的篇幅加以报道。使用的是“大骚乱”、“未来十年或成危机年代”等程度较深的词句。一周后(17日),还有报纸开辟“伦敦骚乱/观点”专版,继续报道已经过去了的此事。我国一些传媒对英国骚乱的报道力度,显然与事实的新闻价值分量不相称,而是从主观需要出发,夸大事实的影响。  对骚乱性质的判断  根据英国公营的BBC报道,伦敦副市长马特豪斯认为,这是少数犯罪分子引起的,主

5、要是为趁乱抢夺商店的球鞋等商品,跟警民关系或社会问题关系不大;当地民众认为紧张的警民关系以及艰难的经济前景是事件的主因。  当时在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上,一张警车被烧的照片一小时内被转发了100多次。一名网友发帖说:“大家都来啊,我希望今晚能死一个(警察)。”另一条信息明显是怂恿群众参与抢劫:“想不想让托特纳姆被洗劫一空?我要搬回一台免费电视。谁不想呢?”从这些留言可以看出,参与骚乱的人群并没有组织,也没有特定的骚乱目标或政治主张。从他们随意性的话语中可以看出,骚乱中的大部分人,只是简单地宣泄一下长久以来压抑的某种怨气

6、,或持某种投机获利的心理。  事情已经平息后,回过头来审视我国媒体的报道基调,不能不提出质疑:我们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了吗?  某报8月10日头版通栏标题是:《媒体对比“阿拉伯之春” 民众担心奥运会已近(肩题)大骚乱让英国声誉降级(主题)》。消息的第一句话是:“英国这几天突然成为发达国家社会治理的‘坏榜样’。”消息接着说:这一幕让很多国际媒体感到“眼熟”,认为它“像极了阿拉伯之春”。其中一个小标题是:从“阿拉伯之春”到“伦敦之夏”。消息写道:“‘伦敦之夏像不像阿拉伯之春’?这几乎是英国骚乱连日来最受国际舆论关注的争议点。”  “阿

7、拉伯之春”指的是自2010年12月突尼斯一些城镇爆发动乱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在这类运动中,突尼斯民众要求进行合法大选,埃及民众要求政府进行改革,叙利亚民众要求重新修订宪法、进行政府改革,也门和巴林的民众要求政府下台……。这些国家程度不同的动荡持续了较长时间,有的国家问题得到解决而基本平息,有的动乱仍在继续,甚至发展成武装冲突。显然,“阿拉伯之春”造成的政治动荡,与英国历时4天、波及3个城市的无具体政治目的的骚乱性质截然不同。  如此的报道,让境外传媒有了攻击我方的充分理由。例如这

8、样的批评:“接连多日的伦敦骚乱,令北京一些官方媒体喜出望外,争相质疑伦敦奥运的安全,质疑英国人过往评论中国事务太没有绅士风度,质疑伦敦之夏是阿拉伯之春的重演,质疑西方民主制度的成效,进而质疑中国舆论过往在民族自豪与民族自卑中摇摆,大有从中感受到民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