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72605
大小:72.8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2-12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师恩难忘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正(zhēngzhèng)月衣襟(jīnjīng)教(jiāojiào)书戛(gājiá)然而止二、补充词语,解释带点的字身(临)其境来到引人入(胜)美妙的境界戛然而(止)停止(娓娓)动听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三、照样子写词语1、娓娓动听(井井有条津津有味栩栩如生)2、春雨点点(金光闪闪得意洋洋热气腾腾)3、戛然而止(恍然大悟勃然大怒悠然自得)四、按课文内容填空1、田老师讲课的最大特点是(把课文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吸引同学),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
2、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作者把(田老师的故事)比作春雨点点,感激老师把自己领入(文学的殿堂),并教育自己(做人的道理),由此发出感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老师的(敬佩与感恩之情)。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第一个“树”的意思是(种植),第二个“树”的意思是(培养)。这句话的意思是(树木成材需时十年(虚指),而培育人才却是关系到百年的事情,说明人才的来之不易,也说明培养人才是百年大计,不容忽视。)。3、“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
3、的种子。”这句话的意思是(40年前作者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学到了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受到了文学的熏陶,并走上了文学的道路。)这句话也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4、老师的教诲之恩指的是(田老师不仅教给“我”知识,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使“我”爱上了文学,并走上了文学之路。)五、摘抄歌颂老师的名言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2、天才可贵,培养天才的泥土更可贵。(鲁迅)3、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美布鲁纳)六、仿写句子。例句:田老师讲的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4、。老师亲切的话语有如缕缕阳光温暖着我。七、补充成语或谚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2、陶校长的演讲一、比一比,再组词。提(提高)锻(锻炼)题(题目)缎(绸缎)励(激励)堡(堡垒)厉(厉害)保(保护)三、填上适当的词语。(健康)的身体(坚固)的堡垒(崇高)的理想(生命)的源泉(胜利)的彼岸(科学合理)的生活(持久)的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认准(目标)激励(自己)承担(责任)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
5、关联词,并用所填的仿照句子。1、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造句:即使放假,我每天也要看书。2、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造句:展望未来我们既要看到风险,也要看到希望。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陶校长提出的每天“四问”是指:(一问健康);(二问学问);(三问工作);(四问道德)。陶校长向同学们提出这“四问”的意图是(启发学生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2、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
6、,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括号里所填的词语分别指(公共道德),(个人的品德修养),(健全个人的人格)。3、“我们到学校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其中“真人”是指(真诚、不虚伪的人)。你能写出一句陶行知的有关做真人的名言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4、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你能写出两句关于学问方面的谚语或名言吗?(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2)知识就是力量——培根(3)行是知之始,学非
7、问不明。——陶行知。(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四、拓展练习。1、“专心致志”是形容注意力集中的,你能再写出三个这样的成语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2、积累两句陶行知的名言。(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2)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大事来,做大事去。3古诗两首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师傅就在这座山中,但是山上云雾弥漫,不知道他究竟在什么地方。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意欲:心想。大概是想捕
8、捉那正在鸣叫的蝉吧,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这首诗通过(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2、《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