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道德教育的至境追求

新时期道德教育的至境追求

ID:32563115

大小:66.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2

新时期道德教育的至境追求_第1页
新时期道德教育的至境追求_第2页
新时期道德教育的至境追求_第3页
新时期道德教育的至境追求_第4页
新时期道德教育的至境追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时期道德教育的至境追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道德教育的至境追求及教育达成扬州科技学院(筹)高邮学院古良琴摘要:道德至境的教育达成构成了道德教育之“育”的至境追求。道德教育目标的至境追求:价值和幸福的统一;道德教育内容的至境追求:幸福、公正与关怀;道德教育方法的至境追求: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关键词:道德教育价值幸福公正关怀道德教育追求一个什么样的境界,追求的内是容是什么,怎样追求,是关系到德育价值性的首要问题。道德至境的教育达成构成了道德教育之“育”的至境追求。本文在对目前中国的德育实际境况作一比附的基础上,提出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至境追求

2、及教育达成思路。一、道德教育目标:“价值”和“幸福”的统一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塑造一个什么样境界的人,建构一个什么样的道德人生。境界是人生质量的表征。人们都企求自己收获最高质量的人生,但最终却非人人都能“享受”最大的世界。究其原因,在于人对于人生、世界的“觉解”水平的殊异。“觉解”的不同不独因为个人的学识修养,也应该从教育上找原因。从道德生活和教育的至境理想反观德育的现实就会发现问题的症结出现在德育目标的定位上。真正的道德目标到底是什么,对现实的做法进行一下反观比较就会得出结论。1、对“愉快教育”的反观“愉快教

3、育”的提出,无论就德育还是全部教育活动而言,都有“人道主义”的一面。其合理性是建立在对外塑、强制的规范德育“了无生趣”的批判之上的。但“愉快”一词是一个值得推敲的概念。虽然“愉快”有精神愉悦的内涵,但更多地表示的是感性的快适。从德育的角度讲,“愉快”德育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愉快教育的提法把教育和德育的人生主题看得太轻。道德教育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学生道德人格的建设和道德人生的设计。从结果来看,达到德育自由水平的人,能够优游于道德准则,“与天地参”,有其“乐天”或享受更大世界的幸福之感。但是,从这一结果或目标的

4、达成来看,无论是理论学习,心性体验,还是道德习惯的养成等,非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风景,非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苦苦求索而不能获得。不能说道德教育过程中没有快乐的成分,但是,德育中有无快乐,以具否快乐为中介与教育过程本身的价值目标和衡量标准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任何学习都必须付出智力和体力的代价,确有痛苦的一面;痛苦、愉快都是过程的体验而非过程的本质和目标。所以“8愉快教育”只在有限的范围内是有意义的。其次,“愉快教育”虽有尊重主体的一面,但具有片面性。在道德教育中教师、学生都是“主体”,但是一个是成熟的道德

5、生活主体,一个是生成中的道德学习主体。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主体,如果只有一个向善的方向,教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而如果学习主体有多种成长的可能性,就必须有教师、家长或别的道德长者去教育或指引。明明存在一个“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岂可只顾学生“愉快”,片面“尊重”这一成长中的主体?当这一主体作出错误判断或在行动上严重违背道德原则时,我们如何使他认识错误而又使他不至于不“愉快”?道德教育和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大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教师。承认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并不等于否定学习主体性,并不等于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格平

6、等不等于主体平等,愉快教育混淆了人格关系和主客体关系。再次,“愉快教育”如上所述实际上还潜藏着一个否定惩罚的教育价值属性的命题。不问青红皂白的惩罚,人们已经反对了上千年的时间,居高临下自以为大人天然就有权随意处罚未成年人已为道德准则、教育理论所不齿。但一定程度上的惩罚在全球范围内至今尚未完全绝迹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证明:适当的惩罚有其合理性的一面。这一合理性来自于自然和社会的法则,道德和法律之网也会“疏而不漏”。教育虽不能照搬自然和社会现实中的惩戒,但至少要适度地惩罚告诫学生,社会和自然一样有“法”可依,道德真

7、理有其客观而不可违抗的一面。“愉快教育”实际上是企图迁就教育对象,一味强调让学生“愉快”,很可能是除了眼前的愉快,学生反而收获比不愉快的“传统教育”更少和更劣质的人生。2、对“规范教育”的反观“规范”遵守不足是“规范教育”的根据。许多人缺乏起码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准则的自觉,这的确是一种需要通过教育加以改造的现实。但是随地吐痰等行为习惯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具有道德价值;而不遵守道德准则的行为只是告诉行为者以某种规范也往往解决不了问题。就问题的实质在于“规范”的局限性。“规范”和“规范教育”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首先,规

8、范的工具性和相对性。所有的规范体系都只不过是价值系统和道德原则的具体,但并非价值真理和道德原则本身。“规范有可能违背人道的目的,所以伦理规范的正当性必须有道德原则来批判。”从历史的角度看,道德价值变了,规范会随之改变;从文化角度看,不同民族道德价值取向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甚至对立的规范系统。规范的工具性和相对性实际上是一个意思,而工具性和相对性实际上已经揭示出规范的价值无限性。故道德教育止于规范就等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